一口气大清历史,一口气读完大清史

kodinid 5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口气大清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一口气大清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晚清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为什么能够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晚清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为什么能够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恭亲王,因为协助慈安慈禧发动政变,消灭肃顺等顾命大臣,后期又协理国政,功勋足够得到晋封,世袭罔替就是慈禧安抚的必然。

醇亲王,因为他是光绪的亲爹,作为慈禧平衡恭亲王的力量,封世袭罔替不算啥。

一口气大清历史,一口气读完大清史-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庆亲王,就是慈禧晚年依靠的主要宗亲,***,但慈禧喜欢啊。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清朝特有的封爵制度地位比一般的王爷更加尊崇,在整个清朝一共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建国之初,功勋卓著的皇室宗亲。这之后又封了四位,这就属于恩封了,他们也是在所处时代,为巩固清朝统治,稳定皇权做出杰出贡献的皇室宗亲,就比如雍正朝封的和硕怡亲王胤祥。另外三位分别是和硕恭亲王奕䜣,和硕醇亲王奕譞,和硕庆亲王奕劻,这三位又为什么能被封为铁帽子王呢?

和硕怡亲王胤祥

一口气大清历史,一口气读完大清史-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先说和硕恭亲王奕䜣,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他哥咸丰皇帝继位后,才被晋封为亲王的,但咸丰皇帝一直不怎么待见他,总是在出事后才想起来找奕䜣当挡箭牌。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皇帝逃亡热河,让奕䜣去和洋人谈判。

结果咸丰皇帝驾崩后,顾命大臣还没奕䜣的份,所以奕䜣就联合两宫,发动了***,事后被封为议政王,奕䜣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由他掌管军机处,总理衙门。

清朝能推动洋务运动,奕䜣起到了十分关健的作用,说他为清***续了命也不为过,他帮两宫稳固了皇权,镇压叛乱,兴办洋务,也因此在同治十一年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一口气大清历史,一口气读完大清史-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和硕恭亲王奕䜣

和硕醇亲王奕譞,他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他的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在辛酉***时,奕譞手握重兵,助两宫掌握实权,在这之后奕譞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用,被她一手提拔起来,主要还是为了制衡恭亲王奕䜣,奕譞主管军事政治地位比不上奕䜣,同治三年才被加封亲王衔。

奕譞对慈禧太后言听计从,深得慈禧太后信赖,所以在同治十一年时,也和奕䜣一同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他主要的贡献是在辛酉***中帮两宫夺权,一年后同治皇帝亲政时,却罢免了他弘德殿行走的职务,显然是想要削弱慈禧太后的势力,让她少干涉政务。

和硕醇亲王奕譞

和硕庆亲王奕劻是乾隆皇帝的曾孙,辅国公绵性的长子,自幼被过继给庆郡王绵慜为嗣,他的地位就没法和前两位相比了,他能被提拔是因为他常帮慈禧太后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代笔写信,他字写得很好,因此得到了慈禧太后赏识,同治十一年,被加封为郡王,任命为御前大臣。

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再加上雍正朝的“常务副皇帝”——怡亲王胤祥,都属于“恩封”铁帽子王。至于这个“恩封”到底有何原因,我们来具体说说。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趁着为多尔衮、多铎***的机会,恢复了宗室诸王的最初封号并将八位王爵的承袭方式钦定为“世袭罔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八大“铁帽子王”。

一般而言,铁帽子王”拥有三大特权:

1、爵位传承不递减。

清朝的爵位传承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降等承袭”,老子是亲王,儿子便承袭郡王爵位,世代递降至“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才能停止,后世若无圣恩或者意外便以此爵位固定承袭。

而“铁帽子王”的承袭方式则是“世袭罔替”,只要大清不亡,老子是亲王,后代便永远都是亲王;老子是郡王,后代便永远都是郡王。如果后继无人或者后代获罪夺爵,皇帝也会钦定近支承袭或者直接过继皇子以保证该王爵世系的传承。

2、自身待遇要远高于普通亲王。

除了和普通亲王一样的“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工资外,“铁帽子王”得到的田地庄园赏赐、包衣奴仆分配都要数倍于普通亲王。

3、能够拥有一座“世袭罔替”的王府,亦被称为“铁帽子王府”。

当然,清朝的“铁帽子王”之间也有着明显不同,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获封原因上。像上文提及的八大“铁帽子王”,皆因战功而封,称为“功封”;而清朝中后期出现的四位“铁帽子王”便是因皇帝加恩授封,称为“恩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口气大清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口气大清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亲王 慈禧 和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