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贡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贡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为科举制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唐太宗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认识。他认为:“近代(指南北朝以来)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原因就是大臣们不读书,“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力纠重武轻文的弊风,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下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太学视察,关心学校教学。在他支持下,增筑校舍1200间,增加生员至3 260人。以后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都派遣子弟到长安的国子学学习。“鼓箧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国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长安成了国内教育中心和文化传播基地。
2、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武则天的重视科举,促成唐朝科举文章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史称“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遐久,寝以成风”。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科,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唐朝名将郭子仪即由武举进入仕途。
3、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玄宗时进士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进士科也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明经科则注重考核儒家经义,内容以几部儒家经典为主,也分三场考试。第一场为“帖经”,第二场为口试,第三场为时务策。进士、明经通过上述三场考试,即可以“及第”,也即考中,从此便可进入仕途。
列举唐朝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除传播佛教文化,还将唐朝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中国***发展愿景?
记者了解到,根据十九大精神指示,2018年,中国***将进一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顺应能源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全面提速建设国际一流能源集团。
2018年这一年,中国***踏入其于2015年提出的“一五八”战略(一个发展愿景、五个战略目标——价值***、绿色***、法治***、创新***、责任***、包括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的八大子战略)逐步赶超阶段的起步之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贡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贡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