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辽南历史,明朝辽南历史简介

kodinid 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辽南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辽南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鞍山的前世今生?
  2. 明朝后期毛文龙驻扎的皮岛是今天什么地方?他又是如何牵制后金的?

鞍山的前世今生?

鞍山市得名于南出口的两座形状似马鞍子的山峰(神女峰),海拔高度为2538米。

战国末年,鞍山地区属热辽郡。秦统一后,鞍山归属幽州,名称鹤野城。东汉三国时期,为辽东郡,冶铁业兴盛。现西鞍山(神女峰)上有保存完好的冶铁古洞遗址

明朝辽南历史,明朝辽南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鞍山地理位置重要,在辽代人们认为谁占了鞍山,就有了辽南,就平安,所以又称安山。明朝《辽东志卷二建设志》记载:鞍山驿,辽阳城西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设中卫带管。从明朝起始称鞍山到今。

1937年12月1日,末代皇帝博仪颁发403号敕令,鞍山正式建市。1948年2月19日,人民***解放了鞍山。从此,鞍山人民真正的当家做了主人。

鞍山市位于辽宁省中部,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素称“钢都”。鞍山地理位置适中,在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区域中是连接以大连为前沿,以营口、锦州、丹东为两翼,以沈阳为腹地的中部城市群的要冲。鞍山***丰富,市区周围铁矿储量逾百亿吨,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南部和东南部是菱镁矿富集地带,约占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一;滑石矿是我国三大产地之一,储量居世界之首;岫岩地区素有“玉石之乡”的美称,拥有丰富的玉石***;此外,农产品***、地热***也相当丰富。

明朝辽南历史,明朝辽南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后期毛文龙驻扎的皮岛是今天什么地方?他又是如何牵制后金的?

首先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虽然后金连续击败明军,并相继攻陷明朝在辽东的军事重地辽阳、沈阳、开原、铁岭等大小城池,但是总体来说并不占优势。正如史料所记载的那样,明朝即使“师老财匮,然以天下之全力毕注于一隅之间,盖犹裕如也。”意思是说,虽然明朝因为经年用兵闹的本国兵疲财尽,但是它把全国的物力、财力和兵力都集中在一个局部地区,还是相当充裕的。所以,努尔哈赤在攻克辽沈后便急忙将都城从赫图阿拉城(新宾)迁到沈阳就是为了时刻关注明朝的军事动态,以备随时调整策略。这样,后金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了山海关方向。同时,后金虽然擅长野战,但却没有一支成建制的水师舰队,这才为毛文龙的做大提供了先决条件。

毛文龙第一次走进明清史时,他的职务不过是一名小小的练兵游击。本来他是被当作一名炮灰出场的,谁知毛文龙一出手竟打出了个“镇江大捷”,着实让巡抚王化贞意外。1621年,毛文龙趁后金立足不稳,趁机率200余人偷袭镇江(今丹东),并斩杀后金守将佟养真父子。努尔哈赤听闻十分震惊,立刻派八子皇太极、侄子阿敏率八旗军前往剿杀。毛文龙势单力薄,只好退往朝鲜。八旗军向朝鲜索要毛文龙,时为大明属国的朝鲜坚持给予保护。随后,毛文龙便在朝鲜的支持下在皮岛设立大本营。毛文龙进驻皮岛最大的军事意义是让后金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皮岛位于鸭绿江入海口,岛上多山,四面环海。更重要的是皮岛介于中国与朝鲜之间,且与辽东沿海岛屿距离很近,可以虎视辽东半岛。

毛文龙占据皮岛后,不断袭扰辽东诸地,并派人潜入后金控制的区域策反降满汉官,煸动辽民起事。出于利用毛文龙对抗、牵制后金的目的,朝鲜对毛文龙给予了大力扶持——在义州、安州、黄州一带划出大量闲田,使其军民驻耕;免征商税,以助军饷;输送粮草,解其十万军民生计。于是,毛文龙军势大增,并趁努尔哈赤专注用兵于西线之时,不停地由东线侵袭辽东半岛,先后收复了宣川、定州、龙川、铁山、满浦、三山等十余座城池,使后金不能专心在西线进攻明朝。当时满人有言:“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文龙一日不灭,则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宁。”

明朝辽南历史,明朝辽南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约500字,阅读需时2分)

讲到明清史,就不得不说起明清易代那些事儿

说起明清易代那些事儿,就不得不将目光放到辽东这片土地,这里是满清与明朝反复争夺较量的地方。

而这一系列的较量中,毛文龙和袁崇焕绝对是两个焦点人物

袁崇焕像

毛文龙被袁崇焕先斩后奏之事,大家都不陌生,先不去说毛文龙此人的人品以及军事才能与实际功绩

先来看看皮岛的地理位置。

这个小岛位于朝鲜西北登、莱沿岸的大海上,距离朝鲜很近,岛东西狭长,不生草木,但是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于其离后金界仅八十余里。

先上地图,皮岛就在这儿。位于黄海海域,鸭绿江出海口。在明末清初,皮岛这个位置恰好处在明清朝三国交界之处,地理上更靠近朝鲜一些。

毛文龙驻守皮岛,是当时被后金撵的实在没地方跑了,打又打不过人家,于是屯兵这个海外孤岛,欺负人家后金没有海军,偶尔跑到陆地上去骚扰后金一波,这就是所谓的牵制之策。

之前在《明朝那些事儿》上面有提到,因为毛文龙的背后捅刀子这种行为,成功的牵制了后金大举进攻辽西的军事行动,说是努尔哈赤不得不在辽河流域留下一些人来驻守,防止被偷家。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其实都是在给毛文龙脸上贴金。

真实的历史上,毛文龙不但没有很好的发挥牵制作用,反而谎报战功,坐视自己人被攻杀,而且还通过和后金进行粮草贸易壮大了敌人的实力,帮助后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饥荒危机。

像谎报战功,这一项,毛文龙在天启三年十月的奏疏是这样写的:

而后来毛文龙的上司袁可立查实后发现是这样的:

总的来说就是毛文龙虽然有牵制建奴之功,但是谎报战功吹得太过了。

说到皮岛,便不得不涉及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人物毛文龙。皮岛,本来是一个寂寞无人知的小岛,朝鲜在岛上曾设立牧场养马,但除了牧马人之外,并没有百姓在此居住,岛上可能有椵树,所以朝鲜人称之为椵岛。明末,具体而言是1621年前后,当时的满清还叫做后金,在现今的丹东这个地方,有一座他们的要塞叫做镇江,后金的佟家(最早叛明加入八旗的家族康熙他妈即出自其家族)负责镇守此处。当时担任都司一职的明将毛文龙,受辽东巡抚王化贞之命,对此处发起袭击,一举拿下,获得镇江大捷。整个后金境内震动,努尔哈赤动员重兵攻打毛文龙,致使毛无法回本部,只能向东撤入朝鲜。
朝鲜此时是明朝的藩属,实际上也就是盟国,所以接受了毛文龙的部队,但努尔哈赤并未就此止步,后金骑兵在这年冬天从结冰的鸭绿江江面杀入朝鲜,在今朝鲜宣川这个地方再度打败毛文龙——如此一来朝鲜国王便害怕了,担心毛文龙如果继续停留下去,朝鲜将被后金所灭,于是他给毛文龙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去海上岛屿,钱粮我们给你运来,而且后金水上不行,也不用担心安全。于是,在天启二年(1622年)十一月,毛文龙登上椵岛。他姓毛,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便将该岛改称“皮岛”。稍后,明朝便在皮岛之上设立了东江镇,毛文龙“累加至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设军镇皮岛如内地”。
明朝为什么如此看重毛文龙的皮岛?因为皮岛虽小,却能起到对后金入关的牵制作用,而且明朝还可以利用此处联络支援朝鲜以及招抚安置辽东难民,可谓以一制三。明朝与朝鲜的往来,在辽东沦陷之后完全依赖于此岛——天启六年、七年,明使两度出使朝鲜,皆在皮岛停留。
而辽东战乱造成的大批难民,也需要皮岛作为逃亡的中枢站,史载:“是后辽民皆卷入海岛,接屋甚盛,依作一都会,东南商船,来往如织,近海草木,尽于樵苏”。 当时明朝从山东半岛的登、莱二州运来粮饷,朝鲜也拿出大批粮食来支援,据说花费最高时达一年开支的三分之一(这个有点夸张,疑有误)。
最重要的,还是牵制作用。有皮岛在,后金就无法放心大胆地西进,一旦后金主力向西进发,皮岛明军就会出动袭扰后金后方辉发、耀州、鞍山驿、萨尔浒等地。但可惜,最终明军内部的权力斗争葬送了这一局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后,虽然拿出大批钱粮试图稳定皮岛军心,但实际上已无可能。随后毛文龙旧将刘兴治发动兵变,杀死亲袁的副总兵陈继盛。明朝派黄龙来主持岛事,发生第二次兵变,杀死刘兴治,并击退乘乱来袭的后金军队。随后第三度兵变,黄龙又被软禁。直至尚可喜率兵援朝,这才恢复。最终,皇太极发动侵朝战争,朝鲜被打败,只能成为清军的爪牙,合兵攻打皮岛,岛上数万明军民,差不多都死难于此。仅有一百多人幸存,后来被朝鲜安置到国内。而皮岛本身,随后便归于朝鲜。

最后说一句,皮岛虽然是个无法自给自足的小岛,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直到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仍有所体现,当时的“联合国军”曾组织一支“白马游击队”,驻扎在此以牵制入朝作战的志愿军。1951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渡海攻克此岛,并长期驻守,直到1958年才撤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辽南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辽南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文龙 后金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