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猛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猛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末十大顶级猛将?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别称袁督师,袁崇焕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有效抗击了清兵
李定国,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在南明最艰难的时期,李定国带领明军连战连捷,从清军手里夺回的明朝的半壁江山
孙承宗,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官至蓟辽都司、太傅
卢象升,明末最强军队“天雄军”的创建者,多次击溃国内农民起义军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如果按照真正的历史来说,明朝开国功臣排名基本上是这个情况:
文臣以李善长为首,李善长和朱元璋颇似刘邦和张良,一见如故,十分投机。李善长首先提出反对元朝,又为朱元璋策划了夺得天下的蓝本。不过,李善长贪恋权位,不像张良一样明哲保身,最后被牵连进胡惟庸案,满门抄斩。实际上,胡惟庸专权,李善长有很大责任,胡惟庸谋反,李善长也肯定知道,但是,李善长肯定没有参与谋反。不过,以朱元璋的角度看,有前面两条,就够杀李善长的了。
武将以徐达为首,徐达作为元帅,统领军队,可以说百战百胜,是使得元朝北返的绝对主力。最后,徐达也***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很可能是病死。被蒸鹅害死的说法,疑点颇多,几乎不能成立。
大将之中,以常遇春为首。常遇春勇冠三军,每次打仗必然冲锋在前,可以说是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
洪武武将中,还有汤和、邓愈、蓝玉、冯胜、傅友德。
其他的两大功臣就是李文忠和沐英。两个人的名气也相当大,战功也颇多。但主要还是沾了皇亲的缘故,才能飞黄腾达。
还有半文不武的就是胡惟庸。此人功劳不算很大,但是官做得倒是很大。
还有一个名气很大的就是胡大海。这个人历史上本来是个胡商,帮助朱元璋起事,后来被人暗杀。
自古以来开国功臣都为统治者所忌惮,西汉大将韩信曾哀叹“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同样这些为大明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元勋宿将没有能够逃脱…
明末将领?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别称袁督师,明朝末年名将。袁崇焕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有效抗击了清兵,因魏忠贤而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除去魏忠贤,袁崇焕也得以重用。然而,袁崇焕在与皇太极一战中,却被诬陷与后金军有勾结,崇祯皇帝判其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袁崇焕曾著有诗词《落第》、《秋闱赏月》、《入狱》、《狱中对月》等。
明末十大名将
明朝将领:卢象升、熊廷弼、熊文灿、曹文诏、孙传庭、秦良玉(女将)、左良玉、满桂(蒙古族)、毛文龙、袁崇焕(袁某史学界争议太大,甚至有国贼之说,故垫底) 算上南明:上面的除去后面三个再加上李定国(原张献忠将)、郑成功、张沧水。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猛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猛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