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香港历史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香港历史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香港在古代叫什么?
香港在秦朝的时候隶属南海郡番禺县,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时期隶属东莞郡宝安县,隋朝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隶属新安县,明朝才叫的香港。
解放前的香港是哪里?
香港现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大家都是知道的,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世界一线城市。
但香港以前是属于哪里的呢,相信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几百年前,明朝时香港与深圳等地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香港地区从此由一直到清道光年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广东和香港清朝分别叫什么?
广东和香港在清朝时分别叫广东和香港
明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七月广东行省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通称广东省。清为广东省,受两广总督管辖。
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两种流传较广的说法。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式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幻彩咏香江)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当时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香港岛)的称呼,最后到了19世纪初,才成了当时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
大明弘治年一两纹银是哪家公司拍卖过?
大明弘治年一两纹银只在香港中联2012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拍过,但是流拍了。
扩展资料
“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银元,直径约5厘米,边缘厚度约0.2厘米,中间厚度为0.35厘米,重量为33.8克。
面文中间为楷书直读“大明弘治年”,两侧分别为“纹银”、“一两”。
背文为一硕大的篆书“寿”字。
楷篆两体,端庄娟秀。“弘治”二字与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铸“弘治通宝”小平钱中的一个版别风格甚为相似,颇具明代书体特点。
包浆深灰色,陈旧老成,字口边缘光滑,磨损自然。钱风朴实无华,无任何纹饰,这是一枚最早使用“纹银”字样的银元。
明代一斤等于585.769克,一两应为现在的36.1克,此币的重量应为八钱六分二厘,所以面文上的“纹银一两”是记值,并非记重,即它可以按纹银一两的面值在市场流通。
此币在2000年宋志强编的《中国古钱币库》中有拓本;
在华光普1998年《中国花钱目录》中,也有一个拓本,但外径较小,在4.5厘米左右,有边廓,钱文相同,系两种版别。大明弘治寿字银币,从形制看,显然是受西洋银元的影响而仿制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香港历史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香港历史明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