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一统志的历史_大清一统志的作用

kodinid 6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大清一统志的历史知识,其中也会对大清一统志的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梁九章哪一年被选入国史馆的?

1、年,梁蔼如的侄子梁九章参加乡试被选入国史馆,踏上从文生涯,参与了《大清一统志》的编修工作。他写作勤奋、不耻下问,编写能力提高很快,上司交给他的任务,他均能很好地完成,因而深受上司的器重。

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加入光复会,又去日本,入法政大学学习辛亥革命后,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参加反袁世凯斗争,因不满北洋军阀统治,退出政界。长期担任杭州商务印书馆董事、浙江兴业银行董事。

大清一统志的历史_大清一统志的作用-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据说,梁九章之所以喜欢梅花,将所建场馆取名为寒香馆,与他曾经久居京城有关。梁九章入国史馆任职多年,与编修郭尚先、鸿胪寺太守李威等结成好友。平时文友相聚,既叙友情,又议国事,交流写作心得和泼墨挥毫自然也少不了。

4、秦观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坐元佑党籍。绍圣后累遭贬调。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5、D:实录馆 答案: 【国史馆; 起居注馆; 方略馆】 问题:四库誊录是有定额要求、有奖励、有惩罚措施的。

大清一统志的历史_大清一统志的作用-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由传到日本,522年,即日本继体十六年,南朝梁代著名雕塑家司马达来到日本,朝觐。 582年 这是一个陈朝即将被灭,隋朝开国的年代,也是一个风雨飘泊的时代

《一统志》是一本怎样的书?

1、内容广泛,包罗详备,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舆地书,后逐渐散佚。明清史籍中颇多引录该书之遗文,以《永乐大典》为最。近人金毓黻曾搜集整理,刊有《大元大一统志》残本15卷,辑本 4卷。

2、《元一统志》综合了唐《元和郡县图志》、宋《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书的体例,分为建置沿革、坊郭乡镇、里至、山川、土产、风俗形势、古迹、宦迹、人物、仙释诸门类。比之前代总志,设类更为全备。

大清一统志的历史_大清一统志的作用-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明一统志》·九十卷(内府藏本)明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等奉敕撰。案沈文《圣君初政志》,称洪武三年命儒臣魏俊等六人编类天下郡县地理形势,为《大明志》,今其书不传。

4、《元一统志》创修于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元世祖命“大集万方图志而一之,以表皇元疆理无外之大”。次年,扎马剌丁上奏“今尺地一民,尽入版籍,宜为书,以明一统。

5、《括地志》一书曾“博***方志”。《元和郡县图志》是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编纂的,在各道之下,均记述了郡县的基本情况。这从侧面可以说明唐代州县志书的编纂,是比较广泛的,如果没有郡县志书作为基础,全国性的志书是难以编成的。

历史上的高士奇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擢升高士奇为礼部侍郎,高士奇以母老为由未上京赴任。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五次南巡,高士奇奉召赴淮安接驾,随康熙巡视江南。南巡后,高士奇又随驾入京。第三次居寓于大内直庐。

不过,高士奇的待遇还是惹来了太多人的嫉恨,他本人行事不端,也成为别人弹劾他的把柄。御史郭琇处心积虑,搜集了大量证据,向康熙帝举报高士奇结党营私,招摇撞骗,***受贿。

高士奇(1645年-1703年),字澹人,号江村、竹窗、瓶庐、藏用老人,清余姚匡堰石人山(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中国清代诗人官员。高士奇自幼好学能文,工于书法

年,高士其特意从纽约乘上一艘德国邮轮,绕道欧亚十几个国家回国,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到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他们那一代学人的历史使命。

高士奇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官员,曾经官至正一品。历史上高士奇是贫寒人家出身,他凭借着博学多识的才华被康熙所重用,此后高士奇一生都在效忠于康熙皇帝。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

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 清朝著名学者。今匡堰镇高家村人。是一生效忠于康熙帝的官吏,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

《大清一统志》经过几次修纂?

该书前后共修纂三次。第一次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初由内阁学士徐乾学主持,不久,徐乾学因罪去职,编纂工作因此停顿。到雍正年间,各省通志大体齐备之后,又恢复了《大清一统志》的编纂工作。乾隆九年(1744),最后成书。

—— 清国内容最丰富最完善的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清朝官修地理总志。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前后编辑过3部:即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

清代曾三次编修《一统志》。一是康熙《大清一统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敕修,徐乾学、韩菼、蒋廷锡、方苞等先后主其事,历三朝六十八年,至乾隆八年(1743年)始成,凡三百五十六卷。

大清一统志的介绍

一是康熙《大清一统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敕修,徐乾学、韩菼、蒋廷锡、方苞等先后主其事,历三朝六十八年,至乾隆八年(1743年)始成,凡三百五十六卷。

乾隆朝《大清一统志》曾记录了当时国人对欧洲的印象。乾隆时期清朝人的西洋认知主要来自利玛窦和南怀仁等天主教传教士。他们为清人描述的欧洲“共七十馀国”。

八卷。清朝阎若璩(1636—1704)撰。若璩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迁居江苏淮安。康熙十七年(1678)匝征博学鸿词科,落第后曾与胡渭等协助徐干学修《大清一统志》、《明史》等。

爱国思想:在科举考试不顺利的情况下,28岁的龚自珍曾应邀参加编写校订《大清一统志》,之后又编订了《韵表》。这些工作给他在学术上带来了一定的声誉。然而,他更关心的是国家、社会的现实问题。

方志介绍 方志,是指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

唐河,古称滹沱、呕夷、滱水、唐水等,《大清一统志》载:因流经唐县后水流增大,而得名。海河流域大清河上源或支流。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南部的翠屏山,历史上称唐河为大清河的正源。

关于大清一统志的历史和大清一统志的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一统 大清 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