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葡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葡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的新疆是什么朝代开始种葡萄的?
葡萄原产于西亚,那么把葡萄带到汉土的是谁呢?有人说是张骞。他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历经十三年的艰辛才回到汉朝。持此观点的主要有俄国学者布雷特施奈德(1833-1901)等人。据10世纪的中国百科全书《太平御览》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征服大宛,携葡萄种归汉。张骞是出使西域并生还归汉的第一人。就像在日本,凡事之始都归结为弘法***一样,西域物品的传入也大都被当作是张骞的功绩。不仅葡萄,还有苜蓿、石榴、核桃,等等,都被认为是由张骞带回中土的。这作为谈资固然有趣,但在《史记》中却没有确切记载。张骞在从西域归来的途中遭遇匈奴,被监禁一年之久。他不是获释,而是乘隙逃走才得以生还。植物***细小易藏,带在身上想要躲过严格的搜身并非难事。不过,又不是什么重要的密信,张骞当然不至于那样用心地保护葡萄***,想必至多是在回到长安之后如此这般地说起葡萄的形状罢了。张骞回到长安的时间是公元前126年,而“贰师将军”李广利从大宛凯旋是在公元前101年,前后相距二十五年。如史书所记,张骞归汉后,汉朝与西域的贸易得到发展,规模最大时,一年间往来的使节团多达十几批。使节团的目的多为物品交易,以商人的眼光来看,在这二十多年间,应该不会漏掉葡萄这样的物产。《太平御览》中注明这项记载出自《汉书》。但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述,李广利破大宛之后,汉使带回“蒲陶”、“苜蓿”的***,并将其种植于离宫之外。也就是说,带回***的并非李广利,而是那些为了解救人质或前往***而被派遣到西域的使节。总之都是李广利远征的成果,所以把葡萄的传入归在他的名下也不为过。
吐鲁番葡萄酒的历史?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发现这里种植葡萄。十六国北凉时,吐鲁番就开始有了栽培葡萄的记载,阿斯塔那墓葬中出土了这一时期任命管理浇葡萄地官吏的文书。
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了约2500年前的一株葡萄标本,据新疆考古所专家研究,它属于圆果紫葡萄的植株;其实物为全长1.15米、每节长11厘米、扁宽2.3厘米的葡萄藤。新疆苏贝希墓葬考古也发现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葡萄籽。可见,公元前5世纪前,新疆吐鲁番已种植葡萄。
十六国(公元386~403年)时,吐鲁番就有了栽培葡萄的记载。《北史·高昌传》和《梁书·高昌传》都有吐鲁番“多五果”“多葡萄”的记载。在南北朝时,吐鲁番已成为重要的葡萄种植基地。同时吐鲁番出土的粷氏高昌王朝时的《高昌勘合高长史等葡萄园亩数账》和《高昌延长六年(566年)吕阿子求买桑葡萄园辞》,就是有关葡萄园租种账籍和买卖葡萄园的契约。由此可见,当时在这里种植葡萄已经相当普遍。唐代,吐鲁番地区的葡萄栽种技术已广泛传入中原地区。至明代,甘甜无比的无核白葡萄在吐鲁番地区广泛种植。正如《农政全书》所说:“西番之绿葡萄,名免睹,味胜刺蜜。无核,则异品也。”
唐朝时,远征西域的唐军攻破今吐鲁番一带的高昌古国后,还获取了葡萄酒的酿造方法——“造酒成绿色,芳香浩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记其味也。”葡萄酒香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进入内地。
元代丘处机在《长春***西游记》中也记录了高昌回鹘用葡萄等水果招待贵宾的场面,“泊于城西葡萄园之上阁,时回纥王部族供葡萄酒,供以异花、杂果、名香,且列侏儒伎乐,皆中州人。”另高昌故城遗址中发现酿造葡萄酒的作坊、酒坛,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大殿北窟绘有葡萄满枝垂柳成荫图等。通过以上众多的文史资料和出土文物,充分记实吐鲁番地区葡萄栽培历史非常久远的,千余年来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葡萄种植久盛不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葡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葡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