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黄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黄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巢最好的十首诗词?
黄巢流传下来的诗目前只有三首:
1、《不第后赋菊》
唐代 ·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2、《题菊花》
唐代 ·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蜜。 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为什么说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
黄巢起义后,唐朝还延续23年。907年,朱温取代废除唐哀帝,改国号为“梁”,延续289年的唐朝就此结束。
黄巢起义,打破了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略平衡,朝廷已经无力控制藩镇。原因很简单,江南地区破坏严重,唐朝财政枯竭,无法组建一支直属于朝廷的武装部队,也无法用重金安抚各路节度使。如此,唐朝更加虚弱,节度使离心力更强,唐朝灭亡进入倒计时。
黄巢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这样的情况在于,各地存在着大量拥护唐王朝的官僚、地主等等,而这些人在黄巢起义的浪潮退去后,近乎被席卷一空。而这些同中晚唐相互依靠的存在失去后,使得唐王朝近乎陷入了一种瘫痪的状态。
当然,统治基础被动摇仅是唐朝名存实亡的一个方面而已,唐朝所以会因为黄巢起义而走入窘境,同时也在于持续数年的战乱,给足了野心家以机会。诸如起义军降将朱温,以及沙陀人李克用,在黄巢起义结束前后,大举扩充自己的实力。尤其是朱温,甚至占据了河朔强藩魏博镇。当然,朱温的经历仅是唐末历史的一个缩影而已。南方的淮南、岭南等地,在黄巢起义后也摆脱了唐王朝的控制。
由此可见,在黄巢起义后,群雄失驭的情况成为了唐朝皇帝的肘腋之患。实际上,在黄巢起义之前,唐朝虽然也有藩镇根据的情况存在,但在总体上除却“河朔型”的藩镇外,其余各地藩镇大体上都听从唐王朝的号令。但是,黄巢起义过程中,因为唐王朝无法顾及各镇的原因,使得各镇节度使纷纷趁乱互相吞并。而这样的情况,在黄巢起义结束后也没有停止。以至于,朱温最终成为了唐末最大的藩镇割据。
唐朝所以在黄巢起义后,成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存在,同时也在于唐朝皇帝直辖军队的损失殆尽。在对抗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唐朝皇帝能够直接控制的军队只有神策军,而就是这支唐王朝斥重金打造的军队,面对农民军却是一败涂地,而溃败的神策军则多被各地藩镇所吸收。随后唐朝虽然又组建了一支神策军,但是“不战自溃”成为了这支军队最为真实的写照。
这样我们就能发现,唐朝所以在起义浪潮退却后,失去对各地的掌握,完全在于皇帝手中缺少一支可靠的军队来威慑各镇。要知道乱世以兵为先,唐朝能够在“安史之乱”后强撑百年的时间,便在于唐朝皇帝维持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存在,使得各藩镇不敢轻易窥伺皇权。而唐末起义则使得唐朝失去了这支唯一能够依靠的军事力量,那么自然也就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存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黄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黄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