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德国对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论文

kodinid 5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国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德国对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二战时德国对中国是哪种态度?
  2. 为什么德意志一战败了还能崛起,大清甲午战争败了就没法崛起?

二战时德国对中国是哪种态度?

德国和中国的关系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说起,当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想和中国联盟,是出於德国可以出武器中国出人口,这个有点像大陆抗美援朝时期,蘇联出武器中国出人的性质是一样的。

但,非常的不幸的是这个消息被日本获知之後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如果我说的没错的话是在北京制造了一场霍乱,威廉二世为此取消了他的皇子来华商谈合作的事宜。

德国对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德国对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论文-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华的关系可谓是峰回路转,***为了能获得他稀缺的矿产***和中国走的很近,为此他派遣了德国军事顾问团来华训练中方的军队,作为交换条件中方给予***德国一定的矿产***。

由於意大利和日本与德国签订了轴心国条约,***不得不中断和中国一切的军事往来。

单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和德国还是有著一定的良好的关系。但终是在关键的时刻,遭遇一些非***内的变故。

德国对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德国对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论文-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1930年,中国是德国在远东最大贸易伙伴。当年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3.475亿帝国马克,而同日本的贸易额为2.34亿帝国马克。

抗战前,德国***输入中国数量猛增,1936年是23,748,000马克,1937年则为82,789,000马克,其中包括榴弹炮、海岸防卫炮、高***、鱼雷快艇、军用车辆和各种***等;德国输入中国***占中国输入***总量80%。

德国对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德国对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论文-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与此同时,中国还从德国购买大量***物资。1935年至1937年,中华民国从德国订购了31.5万顶M35钢盔(即知名的纳粹盔)、步***以及各式防空炮。其他从德国进口的军事装备包括少量的俯冲轰炸机,亨克尔轰炸机;莱茵金属和克虏伯的榴弹炮、反坦克炮,例如PAK35/36 37毫米反坦克炮;装甲车辆,以及一号坦克;此外还有大量的军用通讯器材、探照灯和发电机。中国海军在抗战爆发前向德国订购了5艘潜艇、1艘潜艇供应舰、11艘鱼雷艇和1艘鱼雷快艇母舰,以及大批鱼雷。

第一,德国需要中国的物资。

德国当时全力发展工业,急需中国的一些战略物资。

德国的油脂工业原料几乎完全依赖东北的大豆出口,德国工业对于中国出产的钨砂、锑、锰、锡、猪鬃和桐油也有大量需求。

中国向德国输出战略物资也逐年增加,如钨砂输德量,1933年3,766吨,1934年4,385吨,1935年7,883吨,1936年8726吨;德国通常进口钨砂占世界钨砂产量一半,其中60%-70%来自中国。

为什么德意志一战败了还能崛起,大清甲午战争败了就没法崛起?

德国虽然在一战失利,

但仍然是先进工业国。

同时纳粹党崛起以后,

鼓吹德国种族优越性!

凡尔赛和约苛刻条款,

引起德国人强烈不满。

利用和煽动民族情绪,

不仅利于纳粹的统治,

也强化了***势力。

客观上促进德国崛起!

在一战中德意志虽然战败,但是德国的工业基础、人才储备还在,所以还能再次崛起,而甲午时期的大清本来就是一个烂摊子,政治体制 ,经济体制都极为落后,所以无论战不战败都无法再次崛起。

这个问题真的是好搞笑呀。德意志对等应该是中国,大清对待的应该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一战战败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它战败后崛起了吗?没有,它被湮灭在历史长河里了。之后崛起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也就是纳粹德国,二者之间的差别就改朝换代的概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国对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国对大清的侵华历史研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德国 中国 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