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报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报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宋时期的“驻京办”叫什么?
叫进奏院状
驻京办古已有之,在唐宋两代叫“进奏院”。不过在古代,一般只有省一级单位才有设立驻京机构的资格。
进奏院在唐中期出现,一般由***设立的道(大小相当于今天的省)或节度使的藩镇派出,费用也由地方承担。由于唐中期以后地方节度使独揽军权、财权,皇帝也忌惮三分,因此其驻京办也受到重视。那时进奏院设在皇城要地,占地面积在1100平方米左右,鼎盛时期进奏院长官竟拥有副宰相的地位。唐后期,甚至出现地方驻京办人员暗杀京官的情况。
到唐朝后期,这种进奏院在长安多至50多个。为了获取中央的情报,进奏院获得了地方提供的充足经费,甚至承担起银行、汇兑的职能。从唐宪宗时开始,各地在京师的商人,将售货所得款项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由进奏院开具“文牒”或“公据”,一联交给商人,一联寄往本道。商人无论是由地方前往京城,还是由京城回到地方,身上都不用携带大量钱币,可以轻装赶路,到了再兑现,类似于今天的支票。
从宋太祖开始,进奏院的官员改由中央委派,主要职能是向地方传达中央的政令。宋代进奏官员最多时有一百多人,他们的主要经费是皇帝划拨的,其中最大的一块是镂刻雕版的费用。这些进奏官员定期把朝廷政令刻成雕版,由驿马送到地方,然后印成纸张文本给地方官观看,这也是中国早期的时政类报纸。由于邸报印得太多太滥,甚至出现宫中私人生活泄露的情况,有进奏官因此受到处罚。
而进奏院也成为唐宋两代地方官员与京官和京城名士的社交场合,宋代就出现过以惩治***为名,打击在进奏院内***的士人的情况。由于在进奏院里激烈地议论朝政,公元1044年,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与其馆阁同僚被北宋朝廷的官员盯上了。苏等人把进奏院日积月累的废纸出售,建立了一个“小金库”,用“鬻故纸公钱”召妓饮酒,结果受到严厉查处,《宋史》卷422载“同时会者皆知名士,因缘得罪逐出四方者十余人”,史称“进奏院狱”或“邸狱”。
进奏院在元代被废止,但地方官员进京为各种事项活动的历史在明清两代从未结束过。近代以来,地方***驻京机构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现代人口的激增,一些市、县的人口和经济总量,超过了古代一个省的实力,因此这些地方为了自身发展,也积极在京建立驻京机构。
世界上最古老的全国性星期天报纸是?
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是中国的“邸报”。
邸报是最早出现于中国宋代的官报,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官报。邸报是在中央***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负责发行邸报的机构是进奏院。邸报是从唐代出现的报纸雏形进奏院状演化而来的。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诞生于哪个国家?
我国的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然而以前西方有不少人都认为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在公元前59年所创建的《每日纪闻》,那是一种传递紧急军情的官报,但是那种报纸的寿命不长,不久就停办了。
就办报年代而言,我国的邸报要比《每日纪闻》早得多。 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下再分若干县。各郡在京城长安设立驻京办事处(那时叫“邸”),派有常驻代表,相当于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的联络官。“邸报”就是那些联络官定期把皇帝谕旨、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的政治情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然后派遣信使,通过驿道,传送给各郡长官。
最早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百年。 随着造纸业的进步,大约在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邸报已用纸来抄写,因而更方便传递、发行。
到了唐代,邸报已成为发行全国的新闻刊物,主要是官吏阅读这些东西。由于宋代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邸报已广泛流行,而且有比较固定的发行时间,读者除官吏外,还有学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报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报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