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代的历史故事简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隋朝代的历史故事简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王朝消灭哪个国家?
隋最后灭掉的朝代是陈朝。
陈朝即南朝陈代(557年-589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霸先所创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仅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地区。589年2月10日 隋文帝杨坚灭陈朝,亡国君为陈后主陈叔宝。历五帝,共三十三年(557~589),南北朝结束。
隋唐时期时间轴及事件?
、隋朝开国到灭国的时间线
1.
隋朝开国 公元581年2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隋文帝杨坚改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
2.
统一国家 公元587年10月隋文帝废除西梁,588年发动灭陈战争,并于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3.
开皇之治 隋文帝统一后,励精图治,一方面躬行俭朴 ,一方面***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
隋字的由来?
隋朝“隋”字的来历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篡北周为帝。国号为隋。细考起来,这“隋”字还有些来历。
原来,杨坚的祖、父辈袭封为随地,封为随公。杨坚本人也仕北周为随公。他称帝后,本应以封地“随”为国号。可是他手下的臣僚们却咬文嚼字,认为“随”字犯忌讳。
又是“走”。以“随”字为朝代名,恐怕不是安稳的预兆。
杨坚一听,甚觉有理,马上命臣下们想办法避去这个后讳。最后,经过几个所谓饱学之士的研究,决定把“随”字的‘辶’去掉,结果定名为“隋朝”了。
隋王朝的江山是怎么来的?
杨坚出生在“弘农杨氏”,其家族是汉、魏、北朝及隋唐时期最著名的门阀士族。其父亲杨忠官至随国公,为北周建立做过巨大的贡献。也就是说,杨坚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杨坚年少时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读书也不用功。
就因为学习不好,也不愿意学,很早杨坚靠着家族势力进入官场,并步步高升,俗话说棒打出头鸟,一个官家公子哥没有啥能力,却升官如此快,当然会引起一部分人嫉恨。但是有家族的庇护,所以这些人都没有得逞。在周武帝时期,杨坚的长女又成为皇太子王妃,杨坚的地位又有所巩固提升。
在周武帝时期,杨坚的长女又成为皇太子王妃,杨坚的地位又有所巩固提升。随着地位的提高,杨坚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处境很危险,随时有被灭掉的可能。便加紧的利用一切去拉拢扩大自己的势力。公元578年,北周武帝逝世,宣帝即位。自己的女儿当了皇后,身为父亲,当然又的升官发财了,以至于在宣帝不在皇宫时,都是由杨坚主持日常政务。
周宣帝这个人,年纪不大,但是昏庸***,还大修土木,使的怨愤四起。杨坚这时候看到了时机,便开始筹划篡位。宣帝虽然昏庸,但是警觉性还是有点的,便想除掉杨坚,但杨坚多精明,没有给宣帝找到杀他的理由。
第一步:掌握军权,培养亲信
公元580年周宣帝决定南伐,但大军还没有出发,周宣帝就已病死了,年仅8岁的周静帝即位。这下杨坚从岳父直接升级成外祖父了,一个8岁的孩子还是天真烂漫时,哪里会去处理朝政。杨坚就在同僚的帮助下,伪造周宣帝遗诏,执掌了军政大权。
掌握大权后,杨坚又***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并开始拉拢及培养愿意以死效忠的手下。像文臣高颍,大将军元弘、元胄,御林军首领卢贲,还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拜在杨坚门下。
第二步:除宇文氏
杨坚当时虽然把持了朝政,掌握了兵权。但是,当时宇文泰的5个儿子,在外各霸一方。还有一些皇亲国戚拥兵自重。杨坚心理也没有多少把握,感觉进退两难。不过他娶了个好媳妇独孤氏,独孤氏鼓励丈夫要大胆干下去,并说:“现在事情都这样了,你就像骑在虎背一样,十分危险,下来就会被吃掉。你千万不能优柔寡断,只有继续下去才能有出路、活路!”听到自己老婆如此鼓励和相信自己,杨坚牟足了干劲,开始着手实施。
杨坚先用计让和他平起平坐的宇文赞放弃权利,然后在没有公开宣帝的死讯时,借口召五王回长安,并缴了他们的兵权。这下可把五个王给气的要死,便开始想办法找机会把杨坚弄死。赵王宇文招设计一场宴席,在王府中埋伏下死侍,邀请杨坚来王府。并在杨坚来的时候只允许两个人进去,并只能在门口,不能进来。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长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宣帝。此人似乎神经不太正常,他同时娶了五个皇后,正后杨氏是杨坚的长女。宇文赟在位仅一年就传位给八岁的太子宇文衍,自己自称“天元皇帝”,仍旧执政,让岳父隋公杨坚挂名“四辅”,却不授权。公元580年,宇文赟突然暴病而哑,口不能言,郑译,刘昉等因杨坚是皇后之父,急召杨坚入殿侍疾,当晚宇文赟死,年仅22岁。杨坚秘不发丧,先矫召以自己为“总知中外兵马事”,十天内,将军政人事等安排就绪,才宣布宇文赟驾崩,幼帝宇文衍正位,尊嫡母杨皇后为皇太后,只外祖父杨坚“***黄钺,左大丞相,百官总己而听”。从这时起,北周朝廷大权才落入杨坚手中。杨坚以无功外戚,骤然得势,北周宗室与鲜卑老臣,以及汉族官员久与宇文氏沾亲带故者,自然不服,于是纷纷起兵反抗,声势最大的是相州总管尉迟迥,青州总管尉迟勤叔侄和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前二人六月起兵,八月败死。司马消难则兵败奔陈。其次,益州总管王谦及归附王谦的沙州氐帅杨永安,八月起兵,不出三月亦败死。周室五王被骗至长安,后来都因谋诛杨坚被杀。同年十二月,杨坚讨平朝廷内外异己分子,逼周静帝宇文衍拜自己为相国,总领百官,晋爵隋王。至此,禅让道路基本铺平。公元581年二月,周静帝下心乡逊居别宫,命太傅杞国公椿奉册,大宗伯赵煚奉皇帝玺绶,“一依唐虞,汉魏故事”,禅位于隋王杨坚。隋王谦让三次,才接受册玺,进入临光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年号开皇。以独孤氏为皇后,以长子杨勇为皇太子。改封长女即北周皇太后杨氏为乐平公主。幸存的周室诸王一律降爵为公。封外孙周静帝宇文衍为介公。同年五月,派人暗杀了宇文衍,又为之举衰,葬于恭陵。历代以“禅让”这种方式取天下者,都要经历长期的专政过程,以便消灭异己,威震同僚,然后才逼迫孱主孤儿“禅位”。而杨坚仅在周宣帝死后才侥幸获掌朝政,过了八个月之后便篡周称帝,时间之短,得国之易,古今少有。大概因为北周为关陇汉人和鲜卑人共同立国,汉鲜矛盾和各种势力纠缠复杂叠加在一起,造成宇文氏***外强中干,被杨坚抓住机会,钻了空子,才造成这样的结果吧。
公元581年,时为北周柱国大将军、隋国公、外戚的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的禅位,建立隋朝;公元589年,南下灭陈,统一了中国。至此,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重新让中国进入了大一统时代。到公元618年,因隋炀帝暴政,全国各地烽烟四起,隋朝终于被唐朝所取代,同时炀帝也身死人手。从隋朝立国到灭亡不过38年,统一全国只有30年,但就是这30余年,也让隋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坚统一全国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历史上有名了“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是一个非常勤奋节俭的帝王,同时治国有方,知人善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了国家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从人口上来看,公元589年,隋朝登记人口在4000万,其人口高峰大概在5600万到5800万。而唐朝的人口,到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全国登记人口在4100万。两下比较,隋朝在人口数量上明显占优。耕地方面,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而唐[_a***_]十四年已垦田地仅1430万顷。在那个人口和耕地数量决定粮食生产量,粮食生产力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年代,隋王朝显然也更具有基础优势。
据史料记载,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大量的仓库,用以存储粮食、布匹,其存量可供***五六十年的开销。到贞观11年,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有的还未用完。当时各地的粮仓,大的可储粮千万石,小的也储粮几百万石,都储存着满满的谷物。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
48世杨坚(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及长,仕北周。年15,以父勋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年16,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武帝即位,迁左小宫伯,出为隋州刺史,进位大将军。武帝聘其长女丽华为皇太子宇文贇的妃子,益加礼重。周宣帝宇文贇即位,封丽华为皇后。杨坚以皇后之父征拜为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迁大后丞、右司武,俄转大前疑。宣帝每巡幸,常委任杨坚居守。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任扬州总管。是月宣帝崩,时丽华子静帝宇文衍年幼,未能亲理政事,坚人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并封上柱国、大冢宰、隋国公。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日,受周禅称帝,国号"隋",定都大兴,后改名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建年号曰"开皇",时年39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代的历史故事简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代的历史故事简短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