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拙政园历史,明朝拙政园历史背景

kodinid 5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拙政园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拙政园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苏州拙政园历史背景?
  2. 苏州拙政园是哪个朝代兴建的?设计者是谁?

苏州拙政园历史背景

拙政园的来历: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拙政园的主要景点有:一、涵青亭,二、天泉亭,三、梧竹幽居等。

一、涵青亭

明朝拙政园历史,明朝拙政园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涵青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 避雨。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二、天泉亭

明朝拙政园历史,明朝拙政园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

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三、梧竹幽居

明朝拙政园历史,明朝拙政园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归隐苏州,在元代古寺旧址建拙政园。王献臣的好友、书画大家文徵明也参与造园,很多景点出自王献臣的设计。拙政园的建造历时20年,1530年方才竣工。园林传到王献臣不争气的儿子手里,其子好赌,被人在赌局中设下陷阱,结果一夜狂赌之后,输了个一干二净,将拙政园拱手交给徐家。曾经富甲一方的王家子女后来落魄到给别人当吹鼓手。

徐家是苏州的名门大庶,随着徐家的衰落,拙政园也渐渐荒废。转眼到了明末清初,入苏的清兵一眼看中了拙政园,强行住进园中。当时的园主是徐氏五代后人,无奈之下,只得以二千金将拙政园卖给海宁相国陈之遴。

陈之遴原为明朝臣子,投降清朝后,谋得一官半职。陈之遴作为园主,还没有进过拙政园,没有看过拙政园中的一花一木,就因贿赂罪,全家一并被发配到辽宁。陈之遴最后死在戍任上。陈之遴的夫人徐灿是著名的才女,陈其年称徐灿“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曾经在园里住过的徐灿,后来写了两本关于拙政园的书——《拙政园诗集》和《拙政园诗余》,以怀念在拙政园中度过的时光。

1662年,拙政园被充公,没为官产。康熙三年(1664年)改为兵备道行馆。之后,拙政园被发还陈之遴之子,陈家转卖给吴三桂之婿王永宁。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兵败,王永宁惧而先死,园遭籍没,再次荒落。

苏州拙政园是哪个朝代兴建的?设计者是谁?

拙政园是明朝修建的。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1年被***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扩展资料拙政园减免门票入园规定:1、身高在1.4米以下儿童(含1.4米)由成人携带免票入园(不包括学生团队春秋游);6周岁(含6周岁以下儿童)凭有效证件,由成人携带免票入园。 2、6周岁(不含6周岁)到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本科及以下全日制在校学生(不含函授、成人教育及短期培训生、交流生和研究生),须凭本人有效学生证和***件享受半价优惠。 3、凭苏州市老干部局、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发放的离休干部游园证可免票入园。 4、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可免票入园,革命伤残军人持***院颁发的伤残军人证免票入园。 参考资料来源:

拙政园***-景点概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拙政园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拙政园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拙政园 献臣 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