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与西亚的交往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与西亚的交往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
3、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扩展资料
唐朝自建国共历21帝,统治289年,其间,武则天在690年以周代唐,15年后恢复唐朝国号。初期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况。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国力渐衰。最后因黄巢起义影响其根基而灭亡。其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艺术开放多元化发展,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此后海外华人多自称“唐人”。
三国至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比秦汉时期有显著的发展。
西方的大秦(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西亚的波斯(萨珊王朝),中亚的大月氏(贵霜王朝)和昭武九姓诸国,南亚的五天竺诸国(包括有名的笈多王朝),师子国(斯里兰卡),都通过陆路或海路与当时的 中国***。它们的使者、商人、僧侣和求法者,不断前来,从而各地的物资得到交换,科学技术和艺术、宗教也得以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无论对 中国和有关的各国,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外人员的往来据近人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同西域、南海诸国的关系,普遍都加强了。这所谓“西域”,按习惯的用法,系指葱岭东西极为广大的地区。我们现在所说的西域,是指葱岭以西,不包含葱岭以东的新疆在内。专就中国同葱岭以西诸国的关系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较以前发展。三国时期,魏鱼豢所著《魏略》,有《西域传》,相当详细地介绍了大秦的情况,反映了当时人对大秦的了解。孙权于黄武五年(226)派遣朱应、康泰等人出使扶南(今柬埔寨),开辟了 中国与南海的交通。
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大月氏王波调遣使通魏,魏以波调为亲魏大月氏王。(见《三国志·魏明帝纪》)齐王芳景初三年(239)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拓展资料:
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是由李渊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自建国共历21帝,统治289年,其间,武则天在690年以周代唐,15年后恢复唐朝国号。
初期通过贞观之治、***盛世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况。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国力渐衰。最后因黄巢起义影响其根基而灭亡。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
唐代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就是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和世界文明顶端的优越感,大唐的时尚就是周边国家的时尚,无论是日本还是新罗,或是林邑,崇尚和流行的无不是唐文化和时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与西亚的交往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与西亚的交往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