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之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之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家觉得唐朝从建国到统一天下的过程艰难吗?
李唐具备了几个其他势力所不具备的优势:
- 战略目标明确。李渊自起兵之日起就听从了刘文静的建议,将目标定在关中。在尽取关中与巴蜀之地以后,雄视天下之势已成。当年即便以项羽之能也无法阻挡汉军席卷天下之势,更何况尚处于四分五裂的群雄。仅凭这一点,战略短视亦或偏安一隅的王世充,杜伏威,萧铣就无法与之相比。
- 具备足够的军政实力以及号召力。作为门阀家世之后,也是地方实力派,手中掌握一支精干的职业军队,和一个经营多年的后方基地——太原。相较而言,同为门阀世家后代的李密,窦建德等人,虽然也一早就认识到关中对于争天下的重要性,但他们手上的山东农民义军,整体对关中在争夺天下中的作用缺乏清醒的认识。尤其李密,虽然表面势力最大,牌面最好,但一方面他的上位方式让他在义军中的威信大受影响,另一方面始终被王世充,宇文化及所牵制,让他始终无法有个稳定的后方来保证对关中的争夺。
- 在与关陇六镇集团合流后(李唐自称陇西李氏之后,但可信度要打问号),有了强大的人才基础,也有了号令天下的民意基础,这为以后大唐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李唐夺取天下虽有难度,但相较于刘邦,朱元璋却要容易一些。中国历来皇权衰落,群雄逐鹿,只会有两种实力派,一是农民军,一是贵族军阀,如刘邦与项羽,李渊与李密,窦建德,朱元璋与扩廓帖木儿,太祖与凯申。李唐的兴起也正是因为站在了魏晋南北朝的门阀社会这个大势之上。
当然艰难!没有一个朝代的建立是容易的,尤其是像唐朝这样的大一统朝代更是艰难无比。
有人说王莽代汉通过禅让制成为新朝的皇帝就比较容易,真的是这样吗?王莽为了能够成为众人心目中的圣人完全放弃了亲情,儿子也被他杀死,皇太后的姑姑也与他恩断义绝,这是常人可以忍受的吗?唐朝从建国开始到统一天下不仅仅需要进行与群雄征战的军事行动,还需要更深刻的政权建设,获得更多人的拥护,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才能在统一全国的作战中获胜,这样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
618年,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建立唐朝,改元武德,定都长安。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
620年,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
622年,李世民击溃王世充与窦建德的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
623年,岭南地区冯盎接受李靖的檄文,率领部属归顺唐朝;虔州林士弘战败投降李孝恭;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反唐,第二年被李孝恭、李靖俘杀。
历史上的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唐朝经历什么?
题主应该是想知道为何唐朝会发生安史之乱。想必大多数国人对于安史之乱让***帝国由盛转衰,强盛一去不返的结果深感惋惜,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安史之乱不是偶然发生而是必然出现的,就是说没有安禄山史思明这俩人也会有其他人来做这样的事,只是影响可能没有这么大,这么长久。唐朝开始用的是北周宇文泰创建的府兵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国土面积的不断增大,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威胁,府兵制被募兵制取而代之,李世民又设立了一些藩镇,其中就包括后面安禄山掌控的河北三镇。设立藩镇就是针对游牧民族的,前期军政大权在中央朝廷,后来迫于战略压力把军政大权下放,藩镇就一步步坐大。而安禄山又是一个心怀野心且因为会拉关系认了杨贵妃当干妈受到玄宗的喜爱以至纵容,成为藩镇当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有了造反的实力了,朝廷当中当然有人能看到藩镇坐大的危害,肯定也会有人想消除这种危害,所以矛盾就形成了,就差一个导火索了。发生是必然的,影响大小就看后面平叛措施以及用人了,可惜玄宗信任宦官,潼关一败,叛乱波及关中,玄宗外逃西蜀,长安陷落。幸好肃宗没跟着去西蜀,不然后果更糟。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627年-649年) 唐朝的第一个治世,直至太宗去世。子高宗懦弱,但能守成;武则天雄才大略,仍能大治;至玄宗“开元盛世”达顶峰,盛唐突然逆转于安禄山叛乱“安史之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之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之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