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业余历史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业余历史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先得知道这种提法的来源。明朝“三无朝代”的说法起源就是高晓松。先不论高晓松是不是满族人,如果是这种说法自然不难理解。如果不是,也不难理解,一个搞音乐出身的人对历史有多少研究,对明朝有多少理解。他说做出的评论不外乎到处搜集的只言片语,对一个音乐人的历史评论不必认真,就当个笑话听就好了。
现在就“三无朝代”的问题来说,明朝真的是“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吗?如果说“无”,评判标准又是什么?不知道朱元璋、朱棣够不够明君的标准?不知道徐霞客、徐光启、李时珍、宋应星、杨继盛、王守仁等够不够名士的标准?不知道徐达、常遇春、蓝玉、于谦、孙传庭、戚继光等够不够名将的标准?如果对这些都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掩耳盗铃似的说明朝是“三无朝代”恐怕是不妥的。
在《晓说》中,高晓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明朝“三无朝代”,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
↑有人说这是谣传,高晓松没说过这句话,那我就放上他说这句话的截图吧!
高晓松为什么会说明朝是这样一个三无的朝代呢?
先来看看他的论点:
高晓松认为明朝无名君,是因为朱姓皇帝都存在着一些毛病,要么就是残暴嗜杀,如洪武;要么就是隐居深宫不理朝政数,如嘉靖;要么就是贪玩成性,如正德,总之是奇葩迭出,所以说“无明君”。
PS:照高晓松这么说,有一点毛病就不是明君,那中国历史上就没有明君啦!汉高祖背信弃义,唐太宗杀兄弑弟,宋太祖背叛恩主,宋仁宗优柔寡断,雍正猜忌成性,乾隆好大喜功,他们都有缺点,所以都不是明君。
认为明朝无名将,是因为明朝“以文制武”,直到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之际,都还是一帮文人在指挥打仗,这边打清兵的袁崇焕,一文人,那边打李自成的是洪承畴、卢象升,二文人,所以说“无名将”。
PS:以高晓松“以文制武”,就不是名将的话,那他所崇拜的清朝就也是一个无名将的朝代,清承明制,也是文人指挥军队,所以也是没有名将。
认为明朝无名士,是因为明朝出现过留下特别有名的文章的文人,没有出现过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曾巩这样名垂文史的人物,在高晓松看来只有留下有名的文章的文人才是名士。
PS:何谓“名士”?只要是文人,且在历史上留有一席之地的,有着较为卓越的学术成就的,皆为名士。
我是阿狗,我又来了,虽然明粉熟悉明史,但这种问题并不擅长,他写点技术的还勉强行。
三无朝代是什么,,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简直是胡扯。
乾隆皇帝更是两次去明孝陵祭拜,行三跪九叩大礼,史书记载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明太祖朱元璋)
这不是明君吗?
陪祀孔庙的有先儒方孝孺、先儒薛瑄、先儒曹端、先儒胡居仁、先儒陈献章、先儒罗钦顺、先儒蔡清、先儒吕柟、先儒王守仁、先儒刘宗周、先儒吕坤、先儒孙奇逢、先儒黄道周、先儒黄宗義。
当然这个说法不对,但是这是公众对明朝的印象,真正读过历史、读懂历史的人,不会这么说。
电影、小说、传奇故事中,秦、汉、三国、隋唐、宋、元、清都有路人皆知的人物,但是明朝为什么没有?
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用***体叙述历史,更是因为公众缺乏对明的了解,没有一部描写明朝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媲美其他的作品:
汉是我们民族命名起源,张骞、李广、王昭君等频繁在唐宋诗歌出现。
三国不说了,故事比历史出名的多。
隋唐演义虽然不如三国,但是也不差。其实李元霸在民间是不是比李世民出名我没留意过,但是李白、大运河,也算路人皆知吧。
宋朝:岳飞。还有郭靖!苏东坡也是因东坡肉留香千古了。
元--成吉思汗。忽必烈名气也大。
清--康乾有一段时间一直霸占电视剧频道,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牧场经营主这么出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业余历史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业余历史明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