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教育,明朝 教育

kodinid 4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代建立的教育机构?
  2. 明代教育家有哪些?
  3. 分析明代书院课程设置的特点?
  4. 明朝的官学制度有哪些主要特点?

明代建立的教育机构?

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性质相当于今天的大学,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显然他对这个也是非常了解的,大明建立后更加需要人才,所以朱元璋其实很早就开始为这个做准备了。

大明建立前,早在龙凤五年(1359年),朱元璋在攻取婺州后,即设立郡学,可见他是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的,而到了1365年,朱元璋在元朝集庆路学旧上创建了国子学,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在这期间,朱元璋还曾在中都凤阳另外建立了国子监,不过后来并入了南京

明朝历史教育,明朝 教育-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代教育家有哪些?

邹守益(1491-1562),字谦之,号东廓,出自江南极负盛名的名门望族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邹氏。邹氏家族不但家风淳正,而且学问高深,几代人都是当时的学者名儒,一族四代人中有七名进士,一名解元,五名举人,一名贡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世***不辍,广修书院,兴办讲会,其中以明正德年间的邹守益最为名重。

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提出”心学“,主张”吾心即万物“。

分析明代书院课程设置的特点

明代书院课程设置的特点:

明朝历史教育,明朝 教育-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机构简单,管理人员较少。书院的主持人往往又是书院的主讲人,一般由著名学者担任。书院的负责人一般称为山长(也有称洞主、洞正、堂长、山主等),书院的管理人员除山长外,有的还设有副山长、助教、讲书等,协助山长管理书院教育教学等事宜。另外,学生可以参与书院的管理。

第二,课程设置比较灵活,富有弹性,而且不同的书院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差异。教学则以学生自学、师生之间的自由研讨为主。对学生的考查,亦注重德才兼备和平时考核。学生有日记册,书院里的季考或岁考的成绩要参照平时成绩斟酌给定。

第三,设置、颁布严格的学规,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书院所订学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互相监督。

明朝历史教育,明朝 教育-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书院经费自主。书院的主持人往往自筹办学经费,其经费来源亦号称多途,既有名人捐款,也有官方赐学田、赐房屋等。书院的开支主要用于教学、购书和进行学术研究。

第五,注重形成独具的特色。宋明之际的书院,每个书院都是某一***学术研究的基地,许多著名的学者在主持自己的书院的时候,都注意形成自己书院落拓不群的鲜明个性,形成独具的教学、科研特色。

明朝的官学制度有哪些主要特点?

明朝的官学制度与科举制紧密结合的官办儒学教育体系,主要表现为:

1,地方和军队儒学教育空前发达;

2,中央设立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唐代以来,中央官学为多学并立,皆隶属于国子监管理;明太祖则只设国子学,洪武十五年,改称国子监.由此,国子监由唐代以来中央官学的行政管理机构变成了纯粹的国立最高学府,这一变化,既减少了朝廷对中央官学的行政管理层次,又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控制。

3,官办儒学教育体系空前完备,形成了空前稳定和严整的官办儒学教育体系。

4,确立了官办教育以科举为轴心的基本格局。

5,确立了监生入仕制度,选拔太学生或国子生之优异者直接入仕。对于提高官员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进一步扩大明朝的统治基础、增强社会各阶层对朝廷的凝聚力,皆具有重要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教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书院 国子监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