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提示,唐朝历史现象

kodinid 5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提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提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辽代早还是唐代早?
  2. 唐代考进士是当年发榜,还是次年发榜?

辽代早还是唐代早?

唐代早。

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唐王李渊于618年6月逼隋恭帝禅位,取代隋朝国号为唐,尊称大唐。设首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随后又设陪都东都洛阳和北都太原,与长安合称“三都”

唐朝历史提示,唐朝历史现象-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辽朝于公元907年立国,于916年正式建立开国君主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947年定国号为"辽", 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是当时北宋对峙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王朝。1122年,天祚帝北逃夹山,耶律淳于辽南京被立为帝,史称北辽。

唐朝早!

辽朝(907年—1125),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

唐朝历史提示,唐朝历史现象-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从618年至907年。

唐代比辽代早。唐朝灭亡后契丹族才建立了辽国。唐代是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也是最著名大一统朝代。而辽国只是偏安一隅的少数民族国家,和辽代同时候还有其他的国家,辽国并没有统一天下。

唐***进士是当年发榜,还是次年发榜?

唐代的科考,正常情况下一般是春正月或三月组织考试,称为“春闱”,考试后均于当年放榜(张榜公布)。唐武后当政时期,将科考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会试改为由皇帝亲自命题并参予监督考场秩序,称为殿试。改制后,每年考试通过合格的“举子”就晋级为“进士”。而每榜的“进士”总体上又分为三个级别,被称为“三甲”:

唐朝历史提示,唐朝历史现象-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甲”共取三人,由当年主考大臣拟定备选名单上报,再由皇帝御笔亲自圈定大名单,经皇帝再次亲自面试后,做出最终决定,一般情况下取的都是当年考试的前三名(当然,暗箱操作之类不算;此外还曾有个别人因家庭出身犯皇帝忌讳、名字惹皇帝不高兴不喜欢等因素而被剔除),然后重新排定当年科考最终的第一、二、三名,依次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再由皇帝亲自认可并颁旨册封“赐状元及第”、“赐榜眼及第”、“赐探花及第”。这一甲的三人正常情况下都是由皇帝在考试结束后就授职给安排正式工作的,不过第一个工作岗位一般都是翰林院编修或是著作郎、校书郎之类的文职小官。不过这些人通常很快都会得到重用,提拔晋升也要比一般人快得多,象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南宋末期的文天祥、陈文龙等都是状元出身,唐代的岑参、王建等都是榜眼出身。可见,这“一甲”“三元及第”学历证书的含金量还真是极高的!

除“一甲”三人外,“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为“同进士出身”,二、三甲录取人数各个朝代、时期不尽相同。后两甲的“赐进士”及“同进士”们,只通过了殿试还不行,这按过去的说法只能算“登科”,一甲为“大登科”,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一跃龙门直入官场;但二甲、三甲的“小登科”则不行,当年是不封官职不予安排工作的,需要统一进入翰林院进修学习(按现在的说法也可称之为“实习”或“试习”)三年,期满后必须再次通过考试评审,经朝庭认定合格后,才算全部达标,称为“登第”。只有“登”了“第”,才算是真正具备了为官做宰的资格,比现在的公务员身份还要更厉害些,因为这些最终“登科登第”的人中,已经没有“吏”,而全部都是“官”!

而二、三甲在翰林院学习进修结业经考试合格而“登第”的人中,按照最终考核评审的结果,也是分档次的,其中成绩优异表现优秀的,被评为“上等”或“上第(上等及第)”。“三年登上第”,即此之谓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提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提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契丹 唐代 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