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朝洪承畴,历史明朝洪承畴简介

kodinid 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洪承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洪承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上有两个洪承畴吗?
  2. 如何看待明朝末年洪承畴和史可法两个人?

历史上有两个洪承畴吗?

历史上重名的人很多,答案是有的。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洪承畴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初,累迁至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镇压陕西农民军。旋晋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曾击败高迎祥、李自成部。崇祯十二年(1639年)调任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1641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次年被俘于松山,遂降清,隶镶黄旗包衣牛录(后入镶黄旗汉军)。顺治元年(1644年),任秘书院大学士。次年,南下总督军务,招抚江南诸省。顺治十年(1653年),奉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赐“经略大学士”印,驻扎长沙,主持进攻南明永历政权。顺治十五年(165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以目疾请解任回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致仕,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康熙帝追赠他为少

历史明朝洪承畴,历史明朝洪承畴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上只有一个洪承畴。洪承畴(1593年—1665年),字彦演,号南皋,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今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江西南昌明末清初军事家、政治家、理学家,曾为明朝和清朝两朝效力。

如何看待明朝末年洪承畴和史可法两个人?

任何事情永远都有两面性,史可法和洪承畴从不同的角度看两人有不同说法。

1、从“忠君报国”角度来说史可法是英勇就义的英雄,而洪承畴是叛国投敌的汉奸。

历史明朝洪承畴,历史明朝洪承畴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顺治二年四月,南明还来不及站稳脚跟,清军已经乘势攻到了扬州城附近。扬州城附近的明军将领拥兵观望,拒不听命兵部尚书史可法驰援扬州的军令。史可法没办法,只得停止进攻叛将左良玉,紧急赶回扬州固守城防。此时史可法的处境是在内福王也即弘光帝不是完全信任他,在外多尔衮发来劝降信许诺***厚禄。但史可法都没有考虑自己今后的得失,仍坚守扬州城。后来只有两千人将士的史可法没能守住扬州城,他也被清军俘获,最终史可法宁死不降、舍身取义。算是为大明英勇就义的英雄。

而洪承畴,他选择了另外一种命运。松山之战被俘后,洪承畴选择了投降清军,向多尔衮献计献策,还帮满清平定江南、***江南抗清义军,而后成了满清最得力的开国功臣。但他对大明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国投敌大汉奸。

2、从“顺应历史潮流”方面来说史可法是一介迂腐的儒生,而洪承畴是识时务的人才。

历史明朝洪承畴,历史明朝洪承畴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南明时期,中央***不稳,且政令不通,导致各地将领拥兵自重,不听中央调遣。甚至出现举兵造反的情况,比方说拥兵60万的左良玉不打满清,反而图谋不轨,向南京方向进攻大明军。且当时大明没有几个能打仗的军事将领能抵抗得了满清八旗军,可以说整个大明已是一盘散沙,根本不是铁板一块满清的对手。在这种情况,只有2000将士的史可法还要固守扬州城,可以说他战略目光短浅。最终史可法忠君报国、青史留名,可换来的扬州城80万百姓的惨死。可以说史可法是一味迂腐的愚忠。

而洪承畴投降卖国,换来千古骂名。虽然他帮满清稳定了江山,但避免了南方大部分地区老百姓生灵涂炭。同时他为清朝整体改革,促进满清接受汉文化,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有也可以说洪承畴是建国兴邦的功臣。

所以说,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史可法和洪承畴的评价是不一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洪承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洪承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史可法 明朝 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