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封号,明朝历史封号大全

kodinid 6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封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封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公爵爵位排行?
  2. 明朝公侯等级排名?
  3. 明朝都有哪些爵位世袭罔替的?

明朝公爵爵位排行?

公爵、侯爵和伯爵按爵位从高到低排序为公爵、侯爵、伯爵。

1、公爵:封号是给与那些部落的首领;

明朝历史封号,明朝历史封号大全-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侯爵:一词本身的含义主要指边防长官,一般“侯爵”是管理与控制数个郡的贵族,很多势力强大的“侯爵”完全可以与“公爵”抗衡;

3、伯爵:在加洛林王朝时期,伯爵指的是地方的行政长官,大致相当郡长,一般由国王任命当地的豪强担任。

明朝公侯等级排名?

明朝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嗯,还有,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明朝历史封号,明朝历史封号大全-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都有哪些爵位世袭罔替的?

王肯定是可以世袭的,而且明代有别于前代是把王和给分开了。将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分离,是明代区别于以往朝代的一大特点;并且给勋爵只有爵号与食禄,而不再有封邑,公、侯等爵位的还将赐予铁券,以示其功勋卓著,皇恩浩荡。王一般是皇帝的兄弟或者儿子

除非叛逆或者无子嗣国除。

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细分为七个等级,这一明朝爵位变化在《万历会典》中已做出明确的总结“国初因前代之制,列爵五等,非有社稷军功者不封,子男后革。”在功臣外戚封爵食禄方面也做了明确规定。并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规定:“公,五千石至二千五百石;侯,千五百石至千石;伯,千石至五百石。”同时还一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

明朝历史封号,明朝历史封号大全-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没有一定之规

所谓世袭罔替,意思就是说可以世代承袭并且没有次数多限制。世袭是中国古代爵位和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在实行世卿世禄的先秦时代,从天子到最低级的贵族士,他们的爵位官职以及封地都是父子相承的。当时的这种承袭是无限次的,除非改朝换代或者是担任这个官职的家族政治斗争中失败,这种承袭方才中止。

说白了,在先秦时代贵族是比较固定的。贵族和平民或者奴隶之间是不常变换的,在世袭罔替制度下,贵族就基本一直是贵族,而平民就只能一直是平民。这种情况的改变,是汉代以后。

到了汉代,官职已经不再是世袭罔替了,虽然当时选官还是多集中在官僚家族成员中,但汉代开始特定职务的官职已经不再是由某一个家族一直担任了。

到了魏晋时期,世袭制度被进一步细化,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两种。世袭罔替自然还是无限次的继承,并且爵位等级也一直不变。但世袭就不一样了,虽然可以继承,但爵位逐代降级并且是有次数限制的。

到了宋代,世袭罔替基本被取消,并且爵位也开始不能世袭。到了明朝,明朝宗室多被封为王爵,而外姓则被依次封为公侯伯等爵位。明朝宗室的封爵自然是可以世袭的,但外戚和功臣的爵位能否世袭则要看军功大小。军功大自然可以世袭,如果军功小则只能是一代受封。

明朝有的爵位是世袭罔替的有的则不然,明朝可以世袭罔替的爵位多是明朝宗室的藩王。不过除了藩王,孔圣人一家的衍圣公一爵也是可以世袭罔替的。不仅是明朝,自儒家成为中国正统后,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一般说的世袭罔替均是指清朝时期的“铁帽子王”。

世袭罔替即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罔替意为不更替;不废除。

从魏晋时代开始,中国的世袭制度被进一步区分为世袭罔替和普通世袭,后者是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到了宋代,世袭罔替基本被取消,更出现了不能被继承的终身爵。明朝,皇族封爵为王爵,郡王爵,外姓封爵依次为国公、侯爵、伯爵,明朝所有爵位都是超品的存在,并且世袭罔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封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封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世袭 明朝 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