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皇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皇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宗室人口排名?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上,有一件事一直被人批判,即:明朝藩王庞大的寄生集团,到明末之时,宗室人口高达百万!
事实究竟怎样呢?如果找到崇祯年间的玉牒,那么事情就真相大白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清代档案记载,顺治初年明代玉牒尚存(玉牒,记录皇族的族谱,每十年一修,定期公布),只是不知其是否完整,但随后就消失不见了!
因此,从此之后,明朝宗室究竟有多少人,就成了一桩历史悬案!可以说,清朝丢失了这一样东西,让中国人争论了300多年,至今无解!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宗室人数并不多,整个洪武年间,只有58人!到了永乐年间,也不过只有127人!对于这一点,徐光启《徐文定公集》等多有记载,不存在争议!
百年之后,正德年间(1506—1521),明朝宗室人口为2980人。按照人口增长情况来说,这一点也基本符合实情!
明朝灭亡后朱氏皇族的下场?
明朝灭亡以后,朱家皇族下场都不太好,首先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上都被弄进去,或者是清朝给杀光了,剩下的普通朱姓皇族大部分都变成了平民,只能靠着自食自力过日子,也有很多人被饿死了,直到现在还是有一些后代存在。
明朝朱煦悌介绍?
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朝皇族、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
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好像不是明朝皇室的人,从朱元璋定下的族谱里名字第二个字查不到“煦”字,不知道你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个名字,有可能是小说中作者编的名字。
具体可以参考朱元璋所封各王的家谱第二字谱序:
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 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家: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家: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家: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明朝虽然不是一脉相传的,但是传位一点不混乱。其中有祖死孙继(朱元璋→朱允炆)、杀侄夺位(朱允炆→朱棣)、兄掳弟继(朱祁镇→朱祁钰)、兄终弟及(朱厚照→朱厚熜、朱由校→朱由检),其余的多是父死子继。
下面我们一一讲述明朝历代皇帝的血缘关系。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2年朱标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炆继位后开始进行削藩,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旗号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明朝长子朱标系的传位方式断绝。
朱棣是朱元璋最能干的儿子,但却是最不孝的儿子,他发动战争杀了朱元璋亲定的继承人朱允炆。此种继位方式是“杀侄夺位”,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
从朱棣开始明朝皇帝的世系就归属朱元璋四字系了,朱元璋为燕王一系取的字辈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名字以金、木、水、火、土循环。
这一时期的皇位传递比较明确,朱棣传位长子朱高炽,朱高炽在位一年病逝传位给长子朱瞻基,甚至朱高炽得立为太子都是因为有个好儿子朱瞻基的原因,朱瞻基从小被祖父朱棣宠爱。
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虽然仅仅统治明朝11年,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朱瞻基传位长子朱祁镇,朱祁镇继位时年仅九岁,开始时国事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后来张太后病逝,“三杨”去位,太监王振掌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皇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皇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