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经济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经济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安史之乱是公元755年到公元763年之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因为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联合发动的,所以称为“安史之乱”。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唐朝走向了灭亡。
关于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政策和经济带来的影响,我大概给大家说一下。
政策方面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导致唐朝朝堂变化。
一方面,削弱了关陇集团对唐朝的控制。我们都知道李渊建立唐朝,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关陇集团的支持,而李家也是关陇集团的一员。
在唐朝建立之后,关陇集团的勋贵一直把持着国家的朝政,也垄断了唐朝的很多要职位置。
虽然从李世民开始,就大力发展科举,李世民还说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句话就说出了李世民对于科举选拔的得意。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唐朝的高层还是由一些门阀把持,其中就包括关陇集团最为耀眼,他们甚至有直接推荐做官的权利。而通过科举选***的人才,很难获得唐朝的要职地位。
而“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朝廷内部出现分裂,关陇集团的地位也渐渐下降。很多出身科举的人,都慢慢的走上了要职。这使得关陇集团对于朝堂的垄断开始被打断,而到了唐朝末年,更是出现宦官把持朝政,皇帝名存实亡的情况,这些都让关陇集团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因为安史之乱而导致节度使权力过大。唐朝在建国之初,以及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朝廷对于整个国家的控制力还是很强的。
而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为了使战乱早日结束,朝廷没办法只能大量招收降将,并且大量册封节度使和观察使。
公元618年李渊代隋,建立唐朝。唐朝前后两百九十余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两个盛世,分别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纵观唐朝,治国者在国家治理和经济改革方面均颇有建树,成为当时世界上国力最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被后人称为“盛唐”。
“***盛世”时期,世界其余城市的人口没有一个达到十万人,而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城市人口均超过10万,长安的常住居民更是达到了60万以上,整个国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位北方将领发动叛乱,河北、河南迅速沦陷,唐玄宗奔蜀,后又被迫杀死杨贵妃和杨国忠,自此,唐朝盛世到此终结,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被平叛后,国家极度衰弱。地方多为藩镇所控制,税赋大幅度减少,国库里的财政收入已经将近枯竭。在这种窘迫的背景下,唐朝的经济政策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
初唐时期,李世民在农业税和专营税的基础上,创建了“公廨钱”制度。“公廨钱”制度就是为供官府各种公用和充作官吏俸钱而设置的由官府经营商业和***的本钱。
公元637年,李世民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本钱,用于商业活动,每月收取息钱四,一年有四万八千钱。这个政策从长安城内的富豪家庭中每年征收一笔个人所得税,用来养官。
李世民为了让富人接受这个政策,在全国设立了七千多个基层岗位,只要符合纳满一年的要求,富人家庭便可派出家族一人去当官,后期取消官吏,改为免除徭役。“公廨钱”政策养活了官员又避免了对民众征税,只是对富人的一种低级别的剥削。
“安史之乱”时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面对这种情况,治国者提出的第一个做法就是向富人征收财产税。唐肃宗即位后,派遣御史去往江淮和蜀汉,对富裕家庭按资产征税,临时征纳所有财产百分之二十的税率,称为“率贷”。
通过增加“率贷”政策,唐朝的财政逐渐摆脱了窘迫的现状,为下一步变革提供了基础。
谢谢邀请,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开始,直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历时七年之久。虽然经过旷日持久的征战,战场叛乱最终得以平定,可它对大唐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这次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同时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任命刘晏为宰相,在发展经济上,培养民力,发展生产,开辟财源。对于战乱造成的灾害,积极恢复,使人民生活逐步安定。改革赋税,平衡社会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和改革漕运,使运输通畅。整顿盐铁政务,实行盐铁专卖。推行常平法,调节物价,解决财政困难。实行稳定货币政策,创立两税法,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过刘晏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王朝的危机算是解除了,平安渡过了安史之乱后的危险期,使***国运又多延续了140多年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经济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经济变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