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评论明朝历史,日本评论明朝历史的书

kodinid 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评论明朝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本评论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外国人来访明朝与清朝,对明朝评价较高?
  2. 明朝被称为“三无朝代”,历史真相是否真的如此?

为什么外国人来访明朝与清朝,对明朝评价较高?

我是西风悍马,感谢邀请!西欧人对中国的描述、褒贬和中国本身政治制度的内容、政治绩效好坏关系并不大,对中国的描述和褒贬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西欧内部的需要。在启蒙运动的早期,西方思想家树了一正一反两个标杆,正面的标杆是吏治清明组织完善的中华帝国,反面的标杆是国君压迫臣民予求予取的土耳其帝国,目的是为了劝诫本国的君主走上开明专政的道路。***恰巧被当成“外国的月亮”,自然就比较圆了。其实土耳其帝国曾经也一度充当“外国的月亮”,大概是因为欧洲人对土耳其更加熟悉,历史上相互交战又比较多,不利于大肆吹捧,所以才把外国月亮的荣誉给了更遥远的***。但是到了启蒙运动后期,这种借东方讽西欧的论证手法不流行了,相反西欧人自信的相信文明是线性发展的,而且自己走在线性发展的最前列,对其他民族的评价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马戛尔尼本人的日记却如此记载:“中国***的行政机制和权力是如此的有组织和高效,有条件能够迅即排除万难,创造任何成就”马戛尔尼访华团成员之一的爱尼斯·安德逊却如此评价:“杀头案在中国是非常少见的。关于这问题,我甚为注意而且好奇地去打听,一有机会就向人探问,我不只问过一个人,有好几个人,至少有70岁高龄的老人,他们从未见过或听到过有杀头处刑的事……比较轻的刑事案,在这人口非常多、商业又发达的国内也不常有”;“走过的乡村(北京郊区)前后每1英里路上的人数足以充塞我们英国最大的市镇”;“这城市(广州城)的街道一般是15英尺到20英尺宽,用宽大的石板铺砌,房屋超出一层的很少,用木材和砖建筑。商店的正面大门之上有漂亮的阳台,因而门前形成一街檐,用各种油漆装修得很美丽”;“……这个马车队伍停歇在一个大市镇内,镇名“吉阳府”。说它是人口稠密,则我又用了这冗繁的语词,这语词可以同样应用于整个帝国,如每个村庄、市镇、城市;不,每一条河流和河流的两旁也充满了人。在这国家里,在我们所经过的地方,人口是极为众多而且是到处是那么多:我们走过的乡村前后每1英里路上的人数足以充塞我们英国最大的市镇,道路两旁不少别墅田庄散布在田野之间,大为增色,也足以证明其富裕”;“……不能不对这位伟大、显赫、聪明、慈善的中国皇帝致以崇高敬意。他治理中国60年之久,按他的百姓的普通呼声,他对他们的康乐与兴旺从未忘怀。在他管理司法方面的情况是:他保护他的百姓中最低微的人”

日本评论明朝历史,日本评论明朝历史的书-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被合称为“明清”。

明朝总体来说优于清朝,军事强大科技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哲学思想文化上出类拔萃,书法、诗文、绘画等领域名家辈出。

清朝开疆拓土方面优于明朝,但是清军入关造成了中国历史大幅度倒退,开始闭关自守,苛捐杂税繁多,制度黑暗腐败,民不聊生,在军事上任由外国侵略者宰割。

日本评论明朝历史,日本评论明朝历史的书-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结论明显是错的,著名历史学者(美)唐德刚曾经对此有过论述,可以引为一见。

西方开始全方面了解中国,是从明朝开始。在此之前,中国的历史几乎都是孤立的。在此之后,大多可以互相印证。

题主说外国人对明朝的评价比清朝高,是不对的。因为外国人(最早为葡萄牙人及其支持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并建立交流的时候,差不多是在1580年之后。

日本评论明朝历史,日本评论明朝历史的书-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想一下,1580年是什么时候?是明朝著名的混子皇帝万历,明朝已经进入了一塌糊涂的境地。整个明王朝一片落日景象,从上到下的社会风气都非常非常差(封建王朝的国运直接在社会风气上体现)。这个时候,外国人对明朝的印象是什么呢?

一个较为开化的民族,文化教育相对发达。还有其他的值得称赞?没有

军事、科技极度落后,除了医学(当时西方在这上面也是牛鬼蛇神),几乎叫的出名的学科水平完全不在一条线上。最可怕的是,人家在艺术上都鄙视你。音乐缺少变化,绘画不写实。你还一点都没法反驳,很多今天我们以为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多是在明末清初这段时间西洋文化的吸收、改良。

一片王朝末向的明朝很快走向了终结,清初的前几个皇帝,当真是狠人。整个王朝的态势就是欣欣向荣。这个时期外国人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我们来看一看(美)唐德刚的结论:

【国情和风俗等许多希奇古怪的事。他对我们的回答十分惊骇,因为中国是那样傲慢,他们认为他们在全世界上数第一。他们的国家,除非上贡。他们的傲慢是因为无知。他们不懂几何与算术,一个连自己国家的地理都搞不太清楚的国民怎么了解世界? 他们不虔敬不真诚,总是从事一些愚蠢的迷信活动,“他们经常赌咒、许愿和献祭”,典礼仪式荒唐可笑,还有许多蠢事。中国人是异***,正“遭受不信上帝者的苦难”。】 这是16世纪西班牙传教士对中国明朝的评价。中国人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在自欺中自我满足,我们也发现,几百年来,中国人的心态基本没有任何变化,还是一样的傲慢,狂妄,无知,反智。最大的错觉就是我们以为我们“开化”了,而实际上并没有。傲慢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明朝被称为“三无朝代”,历史真相是否真的如此?

如果没记错的话,关于明朝“三无朝代”的出处,应该是出自高晓松先生对明朝的一番言论。

说的清楚一点,明朝就是一个“无明君,无名臣,无名将”的一个朝代,简称“三无朝代”。

那么,对明朝来说,后人给予的“三无朝代”标签是否合理呢?个人认为,基本上,大体上也就是如此!

关于这个观点,其实伟人当初也做过评价,试看伟人的诗句“昔秦皇汉武,略输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可见,并没有明朝皇帝能入伟人的眼。

但明朝是否就真的没有名臣,名士,名将呢?还是有的,但基本上都在朱元璋时期,也就是说,除了开国的那一批人,后期的明朝,能拿得出手的真的没有几个!

如果有名将,明朝会被瓦剌欺负吗?不会!防守京师的重担会落到文人于谦肩上?也不会!

提到名将,秦朝的蒙恬,汉朝的卫青霍去病,三国吕布唐朝的郭子仪宋朝的岳飞等等,明朝呢?戚继光勉强能算得上一个!

后来的袁崇焕,都是文人带兵,并非军队出身。

名臣

西汉的霍光,三国的诸葛亮,唐朝的魏征,狄仁杰,姚崇,宋朝的王安石,司马光等等。

明朝如果要找一个,张居正算是一个吧。

但总体来讲,明朝最亮眼的人,几乎都在开国那一批,后来的能人相比就少了很多,更奇葩的是,明朝出名的[_a***_]但是很多。

高晓松的这个观点恕在下不敢苟同。

他嘴里信口说出的所谓“三无朝代”即“无明君,无名臣,无明将”,无非是对得罪他的“明粉”不客观的回击而已,满含歧视和偏见,那么明朝真的是这样吗?

“山河奄有中华在,日月重开大宋天!”

明太祖朱元璋,以微末之身加入元末义军,一路披荆斩棘,推翻元朝统治,收复两宋以来的北方失地燕云十六州,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

很多人只是盯着朱元璋擅杀功臣的污点不放,却忘记了他在位期间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贡献,首先,政治上废除丞相中书省,设立三司分掌权力,严惩贪官,即使皇亲勋贵,也一视同仁;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军队的战斗力;经济上实施大移民,整合全国人力,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教育方面,大兴科举制度,首创的八股取士,虽然弊病诸多,却给了贫苦人民一条入仕的上升途径;外交方面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了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宗主国地位

这些贡献如果当不起一个明君头衔,那高晓松嘴里所谓的大清圣明之君,又有几个人当得起?

“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得胜利,登基称帝,是为永乐帝。

在位期间,在朱元璋基础上对政治机构进一步改革,首创内阁制度,意义深远;军事方面,五次亲征蒙古,稳定北边,收复安南地区,在东北建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西南设置诸多宣慰司、布政使司,加强南北边防,维护中华版图完整;文化方面,遍寻华夏经典古籍,编纂《永乐大帝》,集华夏文明于大成;外交方面,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评论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评论明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中国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