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

kodinid 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最大的王爵?
  2. 古代皇子册封王爵时有没有什么讲究?
  3. 古代王爷的分封制度是什么?

古代最大的王爵?

秦、晋、齐、楚。这四个国家在春秋时期最为强大,因此也是王爵中最高的。

  秦王:共39人。战国8人,晋3人,隋唐3人,十六国2人,宋2人,辽2人,元3人,明16人。

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晋王:共27人。曹魏2人,晋2人,北魏1人,隋4人,唐4人,五代2人,宋1人,西夏1人,辽6人,元2人,明2人。注意: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并未称王,战国后解体。

  齐王:共92人。战国12人,汉17人,曹魏1人,东吴1人,晋7人,十六国16人,隋5人,唐6人,五代10人,宋2人,辽5人,金1人,元5人,明3人,太平天国1人。

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楚王:71人。战国7人,秦3人,楚汉4人,魏晋3人,南北朝4人,隋3人,唐10人,五代7人,宋8人,辽7人,西夏1人,金1人,元4人,明9人。

古代皇子册封王爵时有没有什么讲究?

不会有这个规矩。至少汉族大一统王朝没有封某爵代表太子身份的习惯(五代与北宋曾用开封府尹作为储君加官,但这不是爵),只有西方国家才有这个习惯。

某些少数民族王朝有这个习惯,比如匈奴大汗的继承人通常封左贤王。

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1301年开始,英国国王将Prince of Wales授予王太子,其他成年王子一般授予公爵。可怜的威尔士亲王查尔斯,今年已经72岁,还没当上英国国王:

当然,过去汉族王朝皇子封王有讲究,通常一字亲王是最尊贵的,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命名,秦楚齐晋属于亲王第一等,燕赵魏吴越鲁卫第二等,蔡陈这些小国属最低等。但韩王基本没有封过。

所以,皇帝一般会给儿子封重要的亲王,压制兄弟们的亲王封号。

此外,前朝大一统王朝国号一般不封,唐朝初期除外。如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大多不会作为王爵的封号。

古代王爷的分封制度是什么?

封建时代,王爷是个爵位,代表自己高贵的出身,跟官位没关系、跟兵权没关系。在自己的封地,王爷就是皇帝,也可以说仅次于皇帝。

至于给王爷多大权力,要看皇帝的意愿,刘邦给皇子们真实地封地和权力,然而他们发起“七国之乱”,再以后诸侯的封国设置相国,是封国的行政长官,很重要的职责就是监视王爷。明朝朱元璋给儿子们实实在在的封地,结果朱棣造反。整个清朝,只有福康安一个外姓王爷,但是除了这个***王爷,其他王爷都留在京城,提笼架鸟,没有实权。

简单看下各朝代的王爷:

王爷就是一个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王”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西晋武帝封宣帝孙永为东莞郡王,始见郡王之称。后世开始沿袭设置。隋爵分九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于王。唐皇太子、诸王与亲王之子承恩泽者皆封郡王。唐代时郡王为从一品,也是第二等,以后各朝代郡王也多为二等。宋宗室近亲承袭,有皇帝特旨者封郡王。金、元沿置。清代时封爵第二等为多罗郡王,也称郡王。

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汉高祖刘邦

从秦始皇称皇帝后,王就不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称谓了。到了西汉时期,开始将王作为爵位分封给功臣皇族。在汉高祖刘邦消灭了韩信等异姓诸侯王之后,在后世的历朝历代,除了一些特定时期和少数非王朝之外,有资格封王的都是皇族

配图

汉朝

王爵分封给皇族。汉时诸侯王有自己的封地,各王国自治,不用上交税赋,但要定期向皇帝朝贡。有自己的军队,军队人数不多,视封国大小而定。

魏晋南北

魏晋时期的王爵制度与汉史相似。到了南朝,王爵权力有所下降,各封国国王失去了对自己封国得治理权,仅享受封国食邑。

隋唐

隋朝王爵分为国王,郡王。国王等级大于郡王。

唐朝王爵分为亲王,嗣王。嗣王就是亲王的继承人,继承爵位后等级降低一等。

隋唐时王爵只享受相应的经济收益,没有具体封地,封号都是比较虚的称谓。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之前是秦王,但他既不拥有秦地,也不用去秦地居住,秦王只是一个名号。

太宗

宋元

宋朝的王爵制度与唐一样,只不过根据王爵继承人的级别有所区分。一种是王爵继承人的爵位保持不变的,叫世袭罔替。一种是王爵继承人的爵位降低一级,叫世袭。

元朝时王爵有三种,宗室封亲王,远支宗亲王和贵族封王。地位依次递减。

明清

明朝分亲王,郡王,均世袭罔替。各王爵无权治理国家,但有封地,享受食邑。

清朝分和硕亲王,多君郡王。各王爵可以世袭,但没有封地,也没有食邑,只享受朝廷俸禄。但是在清朝也有世袭罔替的亲王,那就是清朝开国时的八大铁帽子亲王,以及雍正封的铁帽子亲王胤祥和统治帝封得铁帽子王奕䜣。

后期亲王多为一字王,大抵是以春秋战国诸侯国名作为封王尊卑的依据,如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为尊, 又以秦、齐、晋等大国为最尊贵的王号,其余如吴、鲁、越等更为小国。二字王之类郡王等级更低。

但是隋唐之前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封王尊卑是以食邑多少区别。

汉朝皇子、宗室封爵二等,“皇子而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故谓之诸侯王。王子封为侯者,谓之诸侯。”后汉“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所以“七国之乱”中七个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王号与后世显示尊卑的王号就不一样。

晋朝王爵也不是以王号分尊卑,以封邑户数分大小,“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其平原、汝南、琅琊、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为次国,其馀为小国,皆制所近县益满万户。”“八王之乱”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南朝宋齐梁陈宗室封王之制度沿袭自晋朝。

北魏“皇子及异姓元功上勋者封王”,王封大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王爵制度的演变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王爵 郡王 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