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之后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之后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经历了几朝几代?
回答:1368年大明王朝由平民皇帝朱元璋灭元称帝,历经洪武、建文、永乐等十二世,传十六帝,1644年农民领袖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至此历时296年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是由满族人努尔哈赤建立的大清王朝。
大明王朝发生了许多对中国以后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如迁都北京、终结丞相制、俢编《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等等,但王朝末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也标志着中国在世界文明的竞争中开始由鼎盛走向衰败,最终为清朝末年后的苦难中国,埋下了窝根。
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思宗朱由检,一共历经16位皇帝,但由于明英宗朱祁镇先后两次在位(年号分别为正统,天顺),所以一般公认明朝是十七朝(不算南明时期和明郑时期),但明朝皇帝中有四对兄弟-明惠帝朱允炆和明仁宗朱高炽,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明武宗朱厚照和明世宗朱厚熜,明熹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检,所以从朱元璋到朱由检一共是十二代
中国历史(朝代)发展顺序是怎样?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简单正确的肯定是新华汉语词典后面的朝代表喽~当然每当看到这种问题就会有五花八门的顺口溜,天南地北都不一样,毕竟祖国大地各个地方课本也不同,不过顺口溜讲的还是正确的。
我并不推荐顺口溜,不太了解历史的人花时间背过也没啥用啊,也许应付考试吧,背这东西功夫不如看看字典。比如这个顺口溜,夏商和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与十国,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室到此完。
像这种顺口溜,说的太简单了,宋元明清一千年一句话就完了?刘宋赵宋东汉蜀汉成汉后汉分不清的很正常,为了字数公整十六国变成了十国也是不准确,两晋那会前秦是多么强大然而顺口溜并没有提及,可以去哔哩哔哩史图馆看看地图,做的真的棒。而且顺口溜对于时间横向纵向也没有把握,比如西方思想启蒙那会对应中国什么时期?文艺复兴对应什么时期?夏商周三朝将近两千年,秦汉到现在两千二百来年,最灿烂的唐宋也都才三百年左右。
建议多了解一下中国的历史文化,不然光背了朝代有什么用呢?
按照现在历史教科书的划分,中国历史大致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夏王朝之前为原始社会时期,自夏王朝开始到秦王朝建立之前为奴隶社会时期,自秦王朝开始到清王朝终结为封建社会时期!
其实我认为这种历史定义是不对的。
第一,什么事奴隶社会,何为奴隶?
所谓的奴隶是指为国家或者某一个团体提供无偿服务的人为奴隶,奴隶的来源大致有这么几个来源:一是在战争中被俘的俘虏,二是在本国之内犯了罪的人,三是因生活所迫被迫卖身为奴的人!
现在早就不叫奴隶社会了,但是这种为某个***提供无偿服务的形式还依然存在,直到在共和国建立之前,被迫卖身的事情还是依然发生。
第二,什么是封建社会,何为封建?
第一,在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压根就没有“封建”一词,它是引用的马克思学说里面的一种新的概念形式。
第二,如果把“封建”一词用来作中国历史的解释的话,应该是“分封制”,也就是封邦建国。
简称为封建。
第三,第一个实行分封制的朝代是周朝,除了周朝之外,汉朝的前期、晋王朝的初期应该算是封建社会,因为他们既有封号也有封地和国号。
一脉相承,永未断绝。请看:
***氏开天辟地
伏羲氏演八卦、公共氏撞不周山、女娲氏炼石补天……
[_a***_]、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夏:大禹——夏桀
商:成汤——帝辛
西周(前1046~前771年):武王姬发——幽王宫涅
东周(前771~前256年):平王宜臼——赧王姬延
秦(前221~前207年):秦始皇嬴政——秦三世子婴
西汉(前202~8年):高祖刘邦——孺子刘婴
在历史上,后晋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题主,我是老实人,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
后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册立的傀儡***。契丹和石敬瑭的联军打败了后唐,攻入后唐首都洛阳。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
后晋的建立造成了燕云十六州大片领土的丢失,为日后北宋边患埋下了祸根。后晋建国后一直处于***状态,石敬瑭割地称儿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他自己过去的亲信。石敬瑭死时,立石重贵为继承人。944年契丹伐晋,双方在澶州交战,互有胜负。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灭亡。
后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五代之一,本来是很普通的一个短命乱世朝代,但因丢了燕云十六州,使中原大地失去了长城的保护屏障而被世人所关注。
一、后晋存在始末
后唐李从珂夺得帝位后,镇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石敬唐,为了解除后唐对其围攻,以向辽称臣,割让雁门关以北诸州为条件,向辽朝求援。辽军和石敬唐对后唐军实行了反包围,辽军攻克后唐部队,石敬唐整军南下,李从珂自焚而亡,后唐灭亡。石敬唐在辽朝的帮助下建立晋,石敬唐向辽太宗称臣、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石敬唐去世后,儿子石重贵继位,他比他爹有志气,不向辽臣。于是辽太宗怒,率大军攻晋,在澶渊(今河南濮阳)激战,因黄河开冻,辽军回师。三年后(会同九年)辽太宗再次南下攻晋,在滹沱河中渡(今河北石家庄)夹河对峙,后守将投降,会同十年正月,辽太宗直取后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晋少帝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
二、后晋石敬唐
石敬唐因在历史上被称为“儿皇帝”而使后晋出名。为了保住自己不被后唐灭掉,而向辽求援,本是正常举动,但石敬唐向辽求援,是以向比自己小十多岁的辽太宗称父为条件,还割让了对中原非常重要的燕云十六州。石敬唐在称帝后,每年仍向辽朝进贡,小心谨慎,唯恐闪失,可见其奴性十足,缺乏骨气。
三、失掉燕云十六州
石敬唐拱手让出燕云十六州,相关当于打开了通向中原的北大门,使整个中原完全暴露在北方铁骑之下,失去长城屏障,处于夫险可守境地。导致宋朝在宋辽对峙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也直接造成了金国轻而易举地灭掉了北宋。
后晋存在的重大影响,就是石敬唐拱手让出燕云十六州,使中原使去了长城的保障屏障,使中原王朝一直受北方铁骑威胁侵扰,直至被侵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之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之后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