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上的李世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上的李世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真正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像历史上说的一样吗?
评价李世民一定要记住一点:
这之前,皇帝们连“皇帝起居注”这种皇宫中的日志也不会去干涉的,史家自有传统,在春秋时代,记述历史的工作甚至是父子相传的职业,君主不得干涉。
司马迁的祖先就是周王朝专门写历史的“太史”,司马迁在西汉虽然被“宫刑”,并不是因为他写历史写的不符合汉武帝的意愿,而是因为他反对汉武帝族灭李陵,司马迁越界了,他可以如实写汉武帝为什么杀李陵(事实上司马迁也写了),但是不能在朝堂之上反对。
从李世民开始,中国再也没有司马迁,李世民抢走了笔杆子。
从情理上来说,这非常不要脸,尽管他也并不能胡写乱写已经发生的大事件,比如他杀兄逼父霸嫂子,李世民是掩盖不住的。
但是,李世民霸住笔杆子之后,却可以在一些历史事件的小细节上做文章,胡写乱写,比如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写的卑鄙***,酒囊饭袋,把自己写的委屈吧啦,英明神武。
实事求是的说,事实摆在那里,李世民英明神武是事实,委屈吧啦也就随着他说了,别人没有反驳的机会。
不过,说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制造了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却也不尽然。
***盛世的基础其实是杨坚父子打下来的,李世民父子抢的人家的胜利果实,还是亲戚家的胜利果实,李世民是杨广的侄子。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李世民是隋唐的吗?
是的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李世民是哪个王爷?
秦王!!!
唐太宗 李世民 (599-649)
中华帝国千古一帝,为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渊之次子。出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四岁时曾有相面先生预言说,此子将来必能济世安民,因以为名。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应募勤王,崭露头角。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被任为太原留守,李世民随从来到晋阳(今山西太原)。
这时隋政已衰,天下大乱,李世民便广交英雄豪杰,积极招兵买马,准备举兵反隋,夺取天下。他的密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株连,被捕入狱。
李世民以探视为名,与他在狱中拟定了召募兵士、西入关中、创立帝业的起兵***,并通过隋晋阳宫副监裴寂将这个***转告给了李渊。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后,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分统左、右两军,并肩作战,于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以功被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上的李世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上的李世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