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皇帝讲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皇帝讲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清皇帝的来历?
明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清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1559—1626年)不屈奋起,25岁时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天命十一年(1626年)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2、清太宗——皇太极(称汗后称帝)
天聪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明朝皇帝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崇祯帝:多疑明熹宗:喜欢干木匠的活儿,魏忠贤势大明光宗:太子时期多磨难,熬出头没多久就挂了明神宗:前期被张居正管,之后因立太子问题长期不上朝明穆宗:和蒙古族和好明世宗:宠信严嵩,追求长生明武宗:宠信刘瑾,好色明孝宗:明宪宗难得留下了的唯一儿子,还算中规中矩的皇帝明宪宗:怕老婆,宠信汪直,特务机构加强了明英宗:宠信王振,唯一被俘虏的皇帝,两度在位明景帝:代兄继位,稳定了形势,与兄(英宗)争位明宣宗:比较英明皇帝明仁宗:难得当上皇帝没多久就挂了明成祖:夺位明惠帝:削藩而后被叔叔挤掉了明太祖:开国,后期滥杀
大明朝皇帝们取名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统一封建政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改元洪武,建立明朝。明朝共历十二世、十六帝。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由他们的名字可以看出,明朝皇帝除朱元璋外,其余都和五行有关,并且都是三个字。这主要是朱元璋(据说是取“诛杀元朝的锋利玉器”之意。)觉得自己名字杀伐之气太重,所以他规定在给后代子孙取名的时候,就遵循了五行循环的原则,以期“五行相生,生生不息”。
朱元璋的儿子们以木为旁取名,相传是因为木象征着繁荣,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枝叶繁茂,子孙后代方能繁荣昌盛、永世不绝。从孙辈开始,其名字中的第三个字则要严格按照“火、土、金、水、木”的五行顺序来指定。并且,朱元璋还为他后代预先取好了二十代的谱名,作为辈分排序,也就是说朱家后面二十代人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均以此谱名为据,第二个字则以五行为偏旁,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为序,轮流循环使用。这也导致明朝中后期,由于这些字不够用,***子孙只好自己造字,甚至有好多的朱家子孙只有姓没有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皇帝讲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皇帝讲解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