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孔庙真实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孔庙真实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孔庙为什么保存完好?
第一个原因:为了代表正统。孔子是儒家创始人,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后历朝历代君王,如果想在中原有立足之地,都必须尊崇孔子,否则就不是正统。南北朝十六国期间,很多北方游牧民族也都尊崇儒家学说。特别在中原的王朝,谁拥有对孔子祭祀权,谁就代表正统,这就是为什么历代皇帝都朝奉孔子原因。
第二个原因:为了巩固统治。金国与辽国不同,他们的汉化程度很高,用了很多汉人为官,所以金朝一直对儒家尊崇有加,他们知道靠儒家统治国家比他们在北方游牧时期要好的多。金熙宗继位后,儒家思想在金朝上下已经很稳固了。金人知道儒家思想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中原地区早已根深蒂固了,特别是儒家倡导的君君臣臣、仁义礼智信那一套正好符合金朝统治的预期。所以完颜宗翰作为金国的开国将领,他不会不知道金国最终要实现在这些地区统治,必须保留好孔子所留下东西,还要把孔子位置抬得更高,才能让老百姓心服。
第三个原因:为了个人私欲。完颜宗翰这个人可是皇族一系,算起来他应该是金兀术的宗兄,还没出五服呢。而且金熙宗的上位与完颜宗翰有直接关系,没有完颜宗翰极力推荐金熙宗为帝,金国就是金太宗后代的事了。金熙宗在位时,完颜宗翰地位进一步巩固,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南征宋朝,完颜宗翰在中原势力更加强大,可以说那时完颜宗翰在中原建个国家,金朝根本无法与他抗衡。以完颜宗翰当时执掌金朝军政大权,他不会没有私欲的想法,所以保留孔庙也有其内心私秘想法。
曲阜孔府能够一直保持是因为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且在成为正统思想之前,孔子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尊崇,维护和修缮孔庙是常有之事。
而在明朝的时候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孔子的地位更是空前绝后的上升,明清时期的封建帝王都在不断的维护重建修缮曲阜孔庙,所以才可以在这么多年中保持的如此完好。
孔庙大门,故宫大门和老子的太清宫大门分别有多少个钉子啊?
孔庙在建制上是低于皇宫的,清朝入关以后,为了迅速稳固统治地位,大力推行儒家,三十六个门钉,故宫门钉为95个,体现***九五之尊,但很多门钉不是95颗,只有大清门,乾清门等皇帝过的门才是95颗,这在明朝历史的嘉靖皇帝即位时还带来过一场政治风波,老子的不太清楚,好像是81颗。
朱熹凭什么享祀孔庙?
庆元六年的三月初九,在建阳崇安古城一处简陋的宅子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伏案疾书,老人的左眼已经瞎了,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可他似乎是一种大限临头的不祥预感,拖着虚弱不堪的身体,仍旧在抓紧著述,这位垂暮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宋代大儒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先生,世称朱文公。出生于今天的福建省尤溪县,是宋朝的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同事也是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增朱熹而成“十一哲”,是唯一非孔子亲传***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在学术上,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李桐的学生,他创造的发展了由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新儒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是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理学的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与此同时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等等,《四书章句集注》更成为宋明两朝时期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是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集成代表。
在仕途上朱熹十九岁中进士后曾担任过江西南康和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更曾为宋宁宗皇帝讲学,然而在他晚年时期却被奸臣所害最终只得归隐乡间,归隐乡间不久,朱熹便身染重病已经生命垂危但他却以更旺盛的精力加紧整理残篇,此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得后继有人,而他更挂念的是苍生天下。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金国蒙古南侵,社会动荡人心涣散道德沦丧,为了重整纲常,朱熹作家训希望能够以文载道教化后人,于是朱熹在临终前特地编著了这本《朱子家训》,因为朱熹晚年称自己为***先生所以这本家训的原名即为《***朱子家训》,后世称为《朱子家训》。
没过多久他就溘然长逝。史书《纲鉴易知录》中记载:朱熹,疾且革,正坐,整衣冠,就枕而卒,年七十一。意思是说,朱熹病情危急,临终前正襟危坐,整理好自己的衣冠然后庄重地躺在床上,安然离世,享年七十一岁。那么,对于这份由朱熹呕心沥血编制成的《朱子家训》,朱家后人又是怎么看的呢?让我们看看朱熹后人的看法。《朱子家训》只有317个字,每一句话到现在都还可以用比如不要忘记读书呀、赚钱也要遵守道义呀,朱熹所留下来的家训主要是修身的,三百年后都可以看。
几百年来朱熹后人都奉这本《朱子家训》为传家宝,每代人也都十分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如何做到修身齐家、家庭幸福、邻里和谐的奥秘,全都在这本书里面。讲述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精辟阐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家训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道德***思想,是朱熹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通篇家训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富有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
朱学远播海外,深刻影响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各国的传统文化;传入欧洲,对一些启蒙思想家产生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孔庙真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孔庙真实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