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经济文化,明朝历史经济文化大事年表详细

kodinid 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经济文化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经济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怎么看待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 明朝的经济水平如何,为什么?
  3. 明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如何?

怎么看待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一、政治上:

1、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

明朝历史经济文化,明朝历史经济文化大事年表详细-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太祖废掉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权。即: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司法、都指挥使司管理军队。削弱了地方,加强了中央。

2、中央上:君主专制加强

(1)废丞相,权分六部

明朝历史经济文化,明朝历史经济文化大事年表详细-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明太祖通过“胡惟庸案”直接废除了宰相制度,将权力分给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设内阁

宰相制度的废除,导致皇帝政务繁多,国家一切大事小事均由皇帝裁决,皇帝深感力不从心,便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度。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内阁权力发展到鼎盛时期

明朝历史经济文化,明朝历史经济文化大事年表详细-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实行厂卫制度

皇帝为了监视臣民,于是设立西厂、东厂和锦衣卫等机构。

#悟空问答# 我系统地了解明朝是从阅读《明朝的那些事》开始,后详细阅读《明史》等正史,同时加上阅读明代一些地方志书,逐步对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明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最好的阶段,是一个值得津津乐道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

一、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市民阶层政治意识初步觉醒。明朝推翻了残暴的蒙古统治政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政治上,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明初历经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后,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明朝覆灭。明朝无论是明太祖、明成祖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还是如郑和于谦海瑞、张居正、戚继光郑成功文臣武将,至今让我们懂得不朽的内涵和高尚的意义

二是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初***取大移民、轻徭薄赋等政策,恢复了社会生产,人口快速增加。明朝曾是世界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同时,海上贸易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全盛时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万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8%。这个时期,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三是文化开放科技发展,艺术创新。明朝的小说至今是我国文学界的骄傲。《西游记》《***》《牡丹亭》《玉堂春》等无一不是人类文化史上艺术瑰宝,呼唤了人性的解放;宣德炉、景泰蓝、青花瓷无一不是传世精品,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等科学巨匠为世界科学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至今让人们肃然起敬!

明代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旺盛力的时代!#头条# #邯郸头条#


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368年一1644年)

一一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政治:(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2)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保守,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经济: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文化:(1)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2)明末清初有进步思潮产生,出现早期民主思想。

(3)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学(非民主思想)传入。

政治上:继太祖朱元璋洪武之治后的永乐、仁宣,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土木之变后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这是整体国势;制度上的转变也是由太祖到成祖定型,因太祖时期强势打压诛杀功臣,罢中书省,废丞相,更是建立内阁制度,使之凌驾六部之上,加强中央集权,皇权更加[_a***_],选官更是***用八股取士的科考制度,严重束缚文人思想,对后世影响非常之深;而到了成祖时期不仅恢复太祖时被废的锦衣卫,更是建立了东厂制度,为后来的宦官专政埋下隐患,同时期努力发展外交,开始了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外交局面;

经济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同时期的明朝经济大大超越了西方,用了很短的时间宋朝的手工业官营到私营的转变,工业更是占了世界的2/3以上,超越了农业的占比,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为名号的商帮逐渐形成,人口峰值最高达2亿;

文化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哲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学派学说,***的艺术成就最高,四大名著红楼梦皆出自明朝时期,书法绘画更是有后世耳熟能详的文征明和唐寅为代表;科技上的发展更是百花齐放,具有代表的性的如浑天仪、《天工开物》、《崇祯历书》等,其中《本草纲目》对后世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总体来说,明朝的发展对后世有好有坏,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

明朝的经济水平如何,为什么

明朝是中华文明的转折点!明朝以前中华文明远远领先世界,明朝以后突然就被西方超越了。除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前工业革命以外,明朝自己闭关锁国,思维禁锢,简直就是中华文化的大倒退。

宋朝的GDP占了当时世界的90%,财政收入1亿贯,大约就是白银1亿两。就是后来的南宋只剩半壁江山,财政收入还是1亿两。不仅仅是国家有钱,宋的民间也非常富足。普通民众穿绫罗绸缎,生活小康。官员待遇就更不用说了,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待遇历史最高。

为什么宋朝社会这么富足呢?就是宋朝是商品经济,外贸内贸都非常发达。商业税是国家主要收入,单单一个盐业收入就达到国家收入的一半。

明朝相比就逊色太多。首先,明朝是***经济加纯农业经济。明朝规定了士农工商四业,而且不得转行,世代为业,完全禁锢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朱爷爷又觉得商人只是倒买倒卖,就凭空获利,于是限制商人。作为一个农民,他实在不能理解商业对社会经济的润滑作用。于是整个明朝社会就是一个近乎***经济的社会,整个社会经济缺乏活力。

明朝的财政收入,最好的时候只有八百万两白银,在中国历大一统的朝代里,都不算有钱的。明朝得封关禁海使国家在对外贸易上完全没有收入,想到作为海盗的郑芝龙每年的贸易收入却达到千万之巨。

有明一代,土地大都越来越兼并到了朱氏子孙、皇亲国戚、诸臣

属的名下,这些大地主是只吃皇粮不交国税的,再加上大小官吏……上上下下,贪赃枉法,税赋等难以实收,大明的朝廷能有钱吗?

明朝可以说是当时世界舞台上最强大的国家了,这里只说经济,明朝初清廉政治,大力推广农业,建立水利设施,积蓄大量钱粮。种植业,***矿业,陶瓷,纺织,印刷都得到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中后期时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开始向海洋扩张,西方掠夺了大量钱财,但是因为不断的从明朝进口茶叶,丝绸,瓷器,而明朝很少进口西方的东西,钱财源源不断的流入明朝。《白银资本》说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都流进了明朝。大量的白银花不出去导致后期宏观经济的失控。

17世纪时期,明朝的经济实力是全球第一,粗略的估计当时明朝的GDP占全球百分之三十,是世界当之无愧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明朝初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私人农业,手工业,工商业发展迅速。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

“明朝是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宋朝手工业从官营到私营的演变,而且变化得更为彻底。迄至明朝后期,除了盐业等少数几个行业还在实行以商人为主体的盐引制外,大多数手工业都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成为民间手工业。所以,如果说中国农业的私有化出现于战国与汉代,那么,中国手工业的完全私有化,则迟至明代。”

最主要的是明朝废除了海禁,与各国的交易来往频繁,商业贸易空前繁荣,就这一点是清朝没有的。我记得纪连海说过:“康乾盛世只不过是没有了战事,并不是人民有多么富,也只是刚刚解决了温饱”。所以清朝根本不可能和明朝比。

明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如何?

明初期奉行“重本抑末”政策,甚至规定禁止商贾之家穿绸纱。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大学士高拱上疏《议处商人钱法以苏京邑民困疏》,反映商人的愁苦和商业的窘困,并奏请隆庆帝***取措施,革除宿弊。之后张居正提出农商荣枯相因,进一步肯定商人的作用。明代中后期商人地位有所提高,部分士大夫认为经商有成,在价值上也等同于读书有得,“亦贾亦儒”“弃儒就贾”的现象也开始出现。此外,商业用的书也开始出现。商人为实用目的而编写此类书籍,内容介绍贸易路径沿途的交通、习俗及商品行情等。此类书籍现存最早者为《一统路程图记》。此外,由于商业的发达,各地纷纷开始大量生产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运销他处,使得区域分工日益明显。

明朝初期,明太祖洪武年间尝试使用“大明宝钞”的纸币,这种货币同样经历了迅速的通货膨胀,它在1450年暂停发行,但是直到1573年仍在流通。直到明朝晚期李自成威胁北京时,这种纸币才在1643年和1644年重新印刷。在明朝大部分时期,中国有一个包括所有重要交易的纯私人货币体系。而整个货币体系转向为以银本位为主。从海外流入的白银, 开始在南部省广东作为货币使用,并在1423年传到长江下游地区成为纳税的法定货币。各省税收自1465年起以白银的形式上交首都,灶户从1475年起开始使用白银支付,徭役豁免费从1485年起使用白银支付。中国对白银的需求部分通过西班牙人从美洲的进口得到满足,特别是秘鲁的波托西和墨西哥,在西班牙人1571年建立马尼拉之后。但这时的白银还没有被铸造。它们以重量为一个标准两(约36克)的银锭(被称为元宝)流通,尽管其纯度和重量在地区与地区间略有不同

明朝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

16世纪中叶之后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也进一步促进中晚明经济的发展,当时明朝占有世界白银需求量三成左右。明代经济的另一个特色是城镇经济的繁荣,运河沿线由于往来商船不断,周边城市如济宁、淮安、扬州等都非常发达。东南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繁荣,成为全国的经济集散地。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明代形成按籍贯区分的商人集团,称为“商帮”,如徽州商帮、晋陕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苏州洞庭商帮、江西商帮等。这些商帮以“会馆”为联系场所,互相支持,越做越大。

明嘉靖、万历间,各地出卖丝绸、酒肉、蔬果、烟草、农作物、瓷器等商品不计其数,大量外销赚取外汇所得;外国的不少东西在中国城市都有卖,如欧洲的西洋钟、美洲的烟草,当时商业大都会以江南的商业城市最多,有南京、仪征、扬州、瓜洲、苏州、松江杭州与嘉兴等,华中其他商业城市尚有汉口、南昌、淮安、芜湖与景德镇等,西南内陆有成都,华北有北京、济宁与临清等,而华南则有福州广州等。

晚明至清朝这一时期,明朝生产总量所占的世界比例在中国三千年历史上也是最高的。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1600年明朝生产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事实上据他研究,1500年中国生产总量(618亿美元)已首次超过印度(605亿美元)。这里仅表明购买力平价,与所谓财政收入是不同的概念,大多数中国学者如刘逖认为麦迪森已经高估了中国历史上的生产总量和人均生产总量。据刘逖指出国际公认的生存水平线是400美元,因此刘逖对麦迪森明朝数据做了调整,认为若以1990年的美元价值换算,1600年中国人均GDP在388美元、1610年在386美元、1620年在391美元、1630年在344美元、1640年在367美元,而非麦迪森说的一直维持在600美元。

而隆庆年间的开关,进一步促进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增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经济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经济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白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