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是否真实,明朝历史是否真实存在

kodinid 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是否真实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是否真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古代的历史可信度有多高?我们的古代史客观公正吗?
  2. 《明朝那些事儿》是历史还是小说?可信度高吗?
  3. 明朝没有自己的史官吗?为何明朝历史被清朝黑的一塌糊涂?

中国古代的历史可信度有多高?我们的古代史客观公正吗?

从微观看,历史有被篡改的可能;

但从宏观看,历史是完整的、真实的,因为其实历史是会自我修复的。

明朝历史是否真实,明朝历史是否真实存在-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执政者可以篡改他的史官写的历史,但却无法篡改天下人写的历史,也就是俗称的‘野史’,当王朝更迭时,后一个朝代会想尽办法拨乱反正,还原历史。

所以历史还是历史,谁也很难改变。

政治角度看,“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乔治•奥威尔在他著名的《1984》中说:“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所以每个朝代都要掌握对自己有利的历史话语权。

明朝历史是否真实,明朝历史是否真实存在-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各朝代的历史,都是由推翻前朝的新朝书写的,统治者对前朝的历史事件,也一定会做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性记载,史官如果一定要按照真实的历史秉笔直书,就必然会遭当权者打压,方孝孺因为坚持要如实记载朱棣篡位的史实,就被诛了十族。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秉持的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历史实录精神,其记载的重大事件许多已经被现***古所证实,所以《史记》的真实性向来受史家尊重。然而即使这样,司马迁仍不得不曲意美化汉朝贬低秦朝,甚至为此编造历史。比如他就杜撰了“泗水捞鼎”一事。无非是说刘邦起于泗水亭长,那里是他的龙兴之地,九鼎沉入泗水,说明他是天命所归,而秦始皇兴师动众地捞鼎却一无所获,说明秦朝已失天命。

但是历史发生过的事,总会留下痕迹,官家史书中被掩盖歪曲的事实,往往会在民间笔记中得到保留。比如清朝修的明史中记载崇祯迁都,却不敢背负责任,遭东林党人阻拦后,崇祯心中极为怨恨,只能痛骂他们是亡国之臣,显出了一副既想逃命又要立牌坊的猥琐形象。

明朝历史是否真实,明朝历史是否真实存在-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而在钱士馨的《甲申传信录》和王世德的《崇祯遗录》等当时人士的笔记中却根本不是这样,在他们的笔下,崇祯从来没有想过要迁都,提出这种建议的大臣都遭到他的严词斥责。清朝在明史中如此编排崇祯,无法是为了丑化明朝,抬***朝。所以,相比较正史鲁迅更愿意信野史,相比较正论,他也更相信笔记。

所以对史书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要批判地看待,还要做科学独立地分析。

比国外强。人类最擅长的就是遗忘,还有就是“自大(自以为是)”。

文化运动,我们否定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认为中华文明只是从“商”开始。有人甚至认为是历史太长,给后代背上了包袱。从此以后 我们开始穿上西装,打起领带,学习“古希腊古罗马”,认为“科学”、“民主”可以改变一切,可以救我们出水火。

上下五千年,唐虞时代,再不见传于史书(教科书)。

新考古发现,中国的历史是世界文明的发端,是可信的,是伟大的。

我同意宏观上是真实的,微观上有暇疵。自西周始,各朝都有专门史官,负责记录叙事。汉司马迁根据传说和史料编了史记,后朝再续前朝历史。单从史料和文物来看,中华历史延续总体真实性已得以佐证,其间亦有统治者美化自己和皇权的部分,估也发生了正直的史官拒绝皇帝修改史实的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是历史还是小说?可信度高吗?

我个人认为不可信

这本***类似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是参考了三国志改编的一部***,里面有很多东西是和真实历史不一样的,可以说是真***参半。

明朝那些事儿也是这样,它是参考了很多历史,再通过自己的话告诉你明朝的历史,问题就出在这里,谁能保证作者的客观公正?

你也可以参考罗辑思维,他是自己读完书了以后,通过罗胖的理解用他的语言告诉你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见仁见智

先说观点:历史都是后人书写的,大部分可信,但也不可全信。

举个例子。《二十四史》够正统,够权威了吧,可里面也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以《南北史》为例,一个人的列传,在这一朝是老早死了,在那一朝却又寿登耄耋的,你信那一面的好?

《礼记》上说:“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武王十三年伐纣,十九年崩;文王是九十七岁死的,再加十九年,是一百十六岁;以此算去,文王二十三岁就生武王的了。《通鉴纪事本末》却载武王生于帝乙二十三祀,计算起来,这一年文王六十三岁。到底信哪一个好?

其实我觉得对于历史***,大部分都是真的,但是经常会出现将这个人的事安到另一个人身上,大方向没错,细节经不起推敲。

生在几千年之后,瞎论几千年以前的事,真真******就交给史学家去考证吧,我们普通人看个热闹就足够了。

《明朝那些事》这本书我个人观点是根据正史用诙谐幽默的叙述文笔,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对明朝1344年至1644年这三百年间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以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颇多,并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人伦道德均有独到刻画。这是一本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和***的综合体,是历史小说

年代正确,史实无误。艺术渲染刻画思想活动部分值得商確。可信度颇高的历史***。

我的观点:《明朝那些事儿》是历史不是***,而且是正史。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听书软件听了了不知道多少遍,这是一部史书,还是正史,虽然写作笔法有些另类,但没有虚构成分,只是用了现代人喜欢白话文作为写作方式。

作者当年明月,写这部书的初衷是历史可以写的好看些,让大多数人能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读史书,因为中国的史书传统写作方式,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是根本耐不下心来看的,枯燥乏味,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还看不懂文言文,但是读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史书,这些都不是事儿,通俗易懂,更加有很多历史人物的内心独白,靠自己去扩展思维想象,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每个人物的性格鲜明,跃然于纸上,作者不表明个人立场,但是独自一看就忠奸分明。如果是***,肯定就是黑白分明,而且还要剧终杀奸。

当年明月开创了一个新的史书写法,趣味历史,让更多现代的人、业余的人能够喜欢历史、看懂历史。


明朝没有自己的史官吗?为何明朝历史被清朝黑的一塌糊涂?

《明史》是一个可信性非常高的历史著作,《明史》已经是尽可能客观公正地描述大明了,整体上是客观评价了明朝,局部存在美化,至少不是为黑而黑,也是史学界公认的质量上乘的一部史著。

明代当然有自己的历史官员明实录》、《国榷》、《皇明通纪》、《国朝献徵录》、《皇明经世文编》、《大明律》等等一大堆保留下来的明朝自己的史料,而如果真的认真读了这些历史资料你会发现,在明朝做一个读书人真的很重要,考取了功名,成为有钱人是多么重要,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会变疯。

明代灭亡之后,清朝开始对有钱人、文化人开始征税,激起了南方士大夫的不满,他们开始主修的私人历史资料开始美化明朝,这也就给人一种清代抹黑明朝的错觉。

如果真的要对明朝历史有所研究,《明史》是必须要读的,除此以外《剑桥中国史》里面的大部分历史资料也相当严谨,前面所说明代的历史资料也需要重点参考,至于《明史纪事本末》倒是要谨慎的***信。

明朝是有史官的,而清修《明史》并没有黑明朝。有这样认识的人基本上是人云亦云,或者是为了黑而黑,就是纯粹的看不上清朝。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对比,比一比就知道谁在黑了。举几个大家比较熟知的历史***让大家自行判断。

第一朱标的出生之谜?

据明朝编纂的《南京太常寺日志》记载,太子朱标并非马皇后所生,而是李淑妃所生。但李淑妃他爹是朱标出生后才投奔朱元璋的,况且朱标出生时李淑妃才八岁左右,怎么可能生下朱标?

《明史》记载朱标和生母存疑的朱棣同为马皇后所生。

第二应州大捷死亡人数之谜。

  • 应州大捷大概的情况(就不[_a***_]了)就是蒙古小王子率领五万铁骑犯大同,正好碰见了偷跑出来的,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率领五万明军和蒙古军队鏖战一天多,并亲自上阵杀敌手刃一名敌军,击退了蒙古小王子。但最后双方的伤亡数字就有点意思了,《明武宗实录》记载“蒙古军阵亡16人,明军阵亡52人”双方十来万人在一起打了一天,而明武宗还亲***了一名敌兵,结果加在一起死了不到一百人。你可以想一想。
  • 而清朝人大概也和你一样不相信这种奇葩的事,但又找不到具体的伤亡数字,所以《明史》直接选择不写伤亡数字,只写战斗的过程。
  • 第三方孝孺灭十族***
  • 方孝孺灭十族最早的出处是祝枝山写的《野记》,之后有一些民间的,半官方等等记载则越写越邪乎,说方孝孺被杀十族,共计873人,最后只有一幼子逃脱,隐姓埋名存活于世。
  • 而《明史》并没有说过方孝孺被杀十族的事,只说他被夷其族(大概率是只有父系亲戚跟着吃瓜烙了),并没有说夷了几族,杀了多少人。
  • 至于其它的比如火烧庆功楼,送徐达蒸鹅什么的,《明史》根本就没说过。所以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明史》,自己做出判断,看看到底是不是在黑明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是否真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是否真实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历史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