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故事明朝状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故事明朝状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最出名的三个状元?
首先要说的就是泰和县出来的第一位状元,陈循。陈循在少年时代就已经闻名乡里了,他聪慧异常饱读诗书,在29岁的时候得到了乡试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二年的会试本来也应该是第一名的,但是因为当时的主考官是梁潜,也是泰和人,他为了避嫌所以把陈循改成了第二名。而到了最后一个殿试,他又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第一名,而且他也是在北京被录取的第一名状元,因为当时朱棣刚刚迁都到北京,所以陈循是真的赶巧儿。
第二位状元就是曾鹤龄,他和陈循一样从小就聪慧异常,也是二十多岁的时候中了举人。不过他的命运要比陈循坎坷一点,在准备参加会试的时候,他的的兄长不幸病逝,结果曾鹤龄就成了家里的独苗,他没有办法,只能留在家里尽孝道,不但要照顾父母还要养活自己的妻儿和嫂侄。整个家全靠他一个人养活,这样一来他也就没有办法再去参加科考了。一直等到自己的侄子还有儿子长大可以帮忙分担压力了,他这才重新拾起书本准备参加会试,这个时候,他已经快四十岁了,但是这并不能磨灭他的志向。
第三位状元曾彦要比曾鹤龄更加坎坷,曾彦早些年一直刻苦攻读,但是每一次考试都不及格,他也就一直是一个老童生。终于在经过十几年的磨练之后,43岁的他终于中了举人。又经过十二年的沉淀,他勉强通过会试,得已参加最后一轮殿试。曾彦的文***折服了当时的主考官和评卷官。曾彦身材矮小,而且年龄又大,长得又瘦弱,其实就是一个糟老头子。结果万安在点名当时看错了人,以为曾彦长得非常伟岸,一表人才,于是就把他定位了第一名。结果,54岁的曾彦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了状元。
:杨慎(公认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他爹是明代首辅杨廷和。在当时,当朝掌权大官的儿子如果中了科举,尤其是相当好的名次的话,是会被弹劾的。只有杨慎不会,因为他太有才了 ,官员们觉得如果他不当状元才不正常;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代表作有:江陵别内、宿***江、海口行等
②解缙(永乐大典总编。太牛了 ,相信大家应该对他很熟悉了);
③ 徐渭(胡宗宪的幕僚 ,无一不精通的大才子。 戚继光推荐他去做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的老师)。
明朝有几个状元首辅?
明朝内阁首辅中,状元出身的并不少,比如胡广、曹鼐、彭时等人,但“三元及第”的却唯有商辂一人而已。然而,作为朱祁钰与朱祁镇两兄弟闹剧的经历者,“三元及第”的光环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便利,纵观他一生,虽然不至于用“命途多舛”来形容,但也绝对算的是一路坎坷
历代罗姓状元?
罗诱 (1100?-1160?) 海州人,刘豫伪齐阜昌四年(1133)癸丑科状元及第。《大金国志》卷三十一《齐国刘豫录》:阜昌四年二月,“是月,赐状元罗诱以下八十四人及第”。据此知罗诱为本科状元,但其人传记无名,事迹失考
罗伦(1431—1478),明代理学家、状元。字应魁,一字彝正,号一峰。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家贫好学。成化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谢姓状元有谁?
谢一夔(1425—1488),字大韶,号约斋,江西省安义县乔乐乡前泽村三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教育家。天顺四年(1460)中头名状元,榜名王一夔。祖上原姓谢,因祖谢永亭当元季寇乱,只身依随亲家王以义避难。洪武三年(1370年)遂报作王以义、关领户田,一向冒姓王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故事明朝状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故事明朝状元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