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汾州历史,明朝汾州历史简介

kodinid 5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汾州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汾州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青花汾的汾字变化?
  2. 明朝第一次人口大迁徙是什么时候?
  3. 汾阳方言归属?
  4. 山西明朝洪武年间大移民的具体背景与条件是什么?

青花汾的汾字变化?

青花汾是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它的汾字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些变化。

宋代,青花汾的汾字是“汾州”,表示它产自汾州,而汾州在今天是山西省的一个地区。

明朝汾州历史,明朝汾州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明代,青花汾的汾字变成了“汾阳”,表示它产自汾阳县,这个县也在山西省。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花汾的汾字又变成了“汾陽”,这是因为在清朝时期,汾阳县的名称改为了汾陽县。不同时期的青花汾所使用的汾字,不仅反映了它的生产地点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演变

明朝第一次人口大迁徙是什么时候?

明朝大移民又称明初大移民、明初洪洞大移民、洪武大移民、大槐树移民、洪洞大槐树移民等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朝***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

汾阳方言归属?

汾阳话指的是通行于山西省汾阳市境内的方言,语言学分类一般归为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由于地处晋语并州片和吕梁片交界处,汾阳话也拥有一些并州片的特征。与此同时,汾阳在历史上长期是汾州府的府治所在地,加之明朝庆成王朱济炫和永和王朱济烺册封于汾州府,汾阳话较之周边县市更多地受到明代官话的影响

明朝汾州历史,明朝汾州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山西明朝洪武年间大移民的具体背景与条件是什么?

谢邀!

首先,不是明末

乃是明初,!!!

明朝汾州历史,明朝汾州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初大移民又称洪武大移民,为明太祖初年官方组织的一次大规模人口移民。



经过元末邪教和流寇混战,东亚地区人烟稀少。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扬州城破时,“居民仅余十八家”,而淮安城仅存七家。乐陵一县,仅剩 400 余户;潍县之族姓,惟存李、金二姓。连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正值中原地区大闹灾荒战乱之时。扩廓帖木儿治下的山西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那里四周都是群山峻岭,易守难攻。起义军多次进攻山西,可终因地势险要而屡攻不下。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正好那些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中原一带的老百姓听说那里富庶,并且不打仗,便纷纷往哪里逃。如此一来,与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相比,山西倒是人满为患了。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却达4103450人。



另外,朱元璋的死敌张士诚治下的江南地区同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所以山西和江南成为人口移动的主要输出区。



大移民除了具有补充人口的作用,还有编户齐民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明朝对基层社会的直接管控。元朝时东西方交流频繁密切,现在的中国境内移居了大量的中亚族群。同时元末各地出现了很多地方割据势力。大移民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打击地方宗族势力,切断各族群的纽带,把散沙化的各族群打乱了混杂在一起管理。

感谢邀请!我对历史上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大移民印象比较深刻。您所提到的明朝末年大移民我不了解

崇祯时期频闹饥荒,持荒之久、波及之广、灾害之重,为历代所仅见。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好跟李自成起义或者逃亡。吴焕在《请抚恤三秦疏》中证实,陕西的很多州县,如耀同、宜中、宁真等县人民,“自遭大荒、大乱、大疫之后,死亡逃散十分已去其六七。逃亡与移民不是一个概念,逃亡是被迫,移民是凭优惠政策。在明末战乱饥荒搞得朝庭焦头烂额哪有心思去移民呢?

我的历史知识有限,还是请熟知这段历史的专家来回答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汾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汾州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移民 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