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高句丽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高句丽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世纪高句丽是什么时候?
高句(gōu)丽(lí),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又称“高氏高丽”,与公元九世纪建立的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其人民主要是濊貊、扶余人和汉人,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
高句丽极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高句丽于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正式建国,后逐步扩张,在六世纪达到鼎盛,大业八年(612年)至大业十年(614年)大破隋朝大军,取得隋军携带的巨额物资。贞观十九年至总章元年,唐朝多次大破高句丽,唐朝在总章元年(668年)攻灭高句丽。
高句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专业研究高句丽史、民族边疆史的历史学家耿铁华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杨秀祖《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都指出高句丽有60万军队。
唐太宗打了几次高句丽?
三次,高句丽就是现在的朝鲜,唐朝时朝鲜分裂为三个国家高勾丽百济和新罗,新罗一直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唐朝的附属国,但高句丽与唐朝对抗,唐太宗时三次远征高句丽,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少有的开明的君主,开创了唐朝贞观之治的局面。
十次
645年即太宗贞观十九年御驾亲征。胜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打得遣子谢罪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大败之
658年,高宗显庆三年
659年,显庆四年
660年,显庆六年
661年-662年,唐朝战败。
668年-668年,高宗乾封二年-三年,高句丽最后灭亡之战
3次,包括亲征1次
644年,唐太宗带着6万人远征高丽,本来进展得很顺利,后来因为天气变冷、粮草不济不得不撤军回来。不过这次战争还是胜利的;647年,唐太宗第二次派兵进攻高句丽,这一次打的高句丽王让他的儿子莫离支任武入朝谢罪;648年,唐太宗第三次派兵进攻高句丽。这一次高句丽不仅损失众多军队,还丢失众多城池。总的来说,唐高宗对高句丽用兵数量虽然不多,但每次都是胜利,处于优势地位。
三次。
李世民时期,唐朝与高句丽的三次战争,基本上都是唐军大胜,敌军大败,但又都是唐朝撤军。至于撤军的理由,第一次是天气严寒,粮草将尽,后两次却未交待。其实第一次也很有可能是李世民生病,这导致了宰相刘洎被赐死。
李世民本打算第四次攻打高句丽,但649年4月,李世民在含风殿去世,第四次征讨高句丽就此作罢。
高句丽怎么灭亡的?
公元666年,在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造成高句丽内乱。唐高宗见状派契毖何力、庞同善等击高句丽,援救泉男生。不久,唐高宗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高句丽。
以后一年多时间,各战场捷报频传:李绩攻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李绩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句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拔辱夷城,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高句丽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高句丽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