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七下杨坚建立隋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七下杨坚建立隋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581年外戚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
大定元年(581年3月4日)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为了巩固统治,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创了辉煌的“开皇盛世”。
杨坚代周立隋是指杨坚诛杀周室诸王,率兵平定尉迟迥、王谦和司马消难的叛乱。公元581年,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是为隋文帝,改元开皇,国号大隋。
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朝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继位。周宣帝昏狂暴虐,诛杀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举朝为此不安。次年,宣帝传位于子静帝,而自称“天元皇帝”,号所居为“天台”。580年,宣帝病卒,时静帝还幼,大臣郑译、刘等遂引杨坚入宫辅政,由他总揽朝政。杨坚原籍为弘农华阴,父杨忠为北周的开国功臣,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被封为“随国公”。后杨坚袭父爵,并将长女嫁周宣帝为后,地位显赫。宣帝死后,杨坚自为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由于杨坚当政引起部分朝廷贵族不满,群起叛乱。这些乱事很快就为杨坚所平。
隋朝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杨坚由继承父亲杨忠的随国公起家,其家族曾被赐姓普六茹,进封随王,故把自己新王朝的国号定为随,他又感到随字有走字旁,与走同义,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
581年3月4日 (农历二月十四),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隨朝。
隋文帝,杨坚,汉族,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伟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
581年3月4日(距今已1436多年)(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杨坚(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鲜卑赐姓普六茹,小名那罗延,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581年—604年在位),史称隋文帝。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后任命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统一全国。杨坚在位期间锐意改革,政治上,废除北周的六官制,依照汉魏旧例,基本确立三省六部制;经济上,减轻赋税,推行均田制;军事上,对边疆各民族***取招安与军事防御并行的策略,开创了“开皇之治”。杨坚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晚期逐渐多疑,并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另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仁寿四年(604年)秋七月,杨坚于仁寿宫大宝殿病逝,终年64岁。冬十月,与独孤皇后合葬于太陵,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七下杨坚建立隋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七下杨坚建立隋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