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土豪的历史,明朝土豪的历史背景

kodinid 5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土豪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土豪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崇祯帝继承万历皇帝的私人金库,又抄了魏忠贤的家,为何还是没钱?

崇祯帝继承万历皇帝的私人金库,又抄了魏忠贤的家,为何还是没钱?

明朝在亡国时崇祯皇帝选择自缢身亡,对于帝王来说,没有什么比亡国更加残忍,崇祯皇帝当时也是怀着满腔的遗憾和悲愤离开了人世,自此明朝终结了。崇祯皇帝的结局确实凄惨,而实际上他在位时日子也不太好过,崇祯皇帝一直都在哭穷。

在崇祯皇帝之前,万历皇帝还是留下了很多遗产的,而且崇祯皇帝还制裁了魏忠贤,并抄了他的家,魏忠贤是一代贪官,他所有的财产自然也充公了,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还一直声称国库已经空了呢?首先要从崇祯皇帝时期的财政收入说起,当时明朝一年可以征收一百万两的税款,这些钱都是从百姓身上压榨而来的,虽说数目庞大,但是朝廷上用钱的地方也是很多的,这些钱要分给将士们,宫中还有很多嫔妃要养活,哪一处都是要用钱的,在发生灾荒时也需要动用国库来赈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是入不敷出的,他的哭穷是比较有理由的。

明朝土豪的历史,明朝土豪的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大明风调雨顺没有什么灾难,所以万历皇帝确实比较有钱,他也留下了一些遗产,但是万历皇帝是一个非常奢侈的帝王,他虽然对外花钱谨慎,但是对自己非常大方,加之万历三大征,虽然留下了一些遗产,但是数目并不大。在崇祯皇帝继位之前,万历皇帝留下的这些遗产基本上已经被其他帝王给败光了,所以到了崇祯皇帝这一朝所剩无几,崇祯皇帝是无法指望着依靠这笔遗产保江山的。当时崇祯皇帝所面临的不仅是国库紧张的问题,还有内忧外患,这些都让崇祯皇帝感到身心俱疲,无论是打仗还是赈灾都需要调动大量的银钱,崇祯皇帝还曾经让官员们捐钱,可是官员们听到了这样的动员后也没人响应,毕竟在大明快要灭亡时,官员们也只想着如何活命,早已不再将大明放在首位了。

魏忠贤虽然是贪官,但是据说在抄家时也只有一百万两银子,这些钱后来填补了国库,但是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这些钱根本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打几次仗基本上就耗光了,所以崇祯皇帝的哭穷是真的穷,在朝代灭亡之际这种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只不过崇祯皇帝太倒霉,当了个亡国之君。

明朝土豪的历史,明朝土豪的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邀,这件事历史没有明确记载,尤其是明朝末年,崇祯上吊,李自成进京,多尔衮争地盘,三方乱糟糟的,哪个官员还有心思记录这一切呢?

(崇祯煤山上吊画像

不过从清朝和明朝零星记录来看,崇祯确实没有多少钱,说他有钱,无非是清朝文人寒碜崇祯罢了。这样显得他昏庸无能,爱才如命,要钱不要命的贪婪形象。

试想,国家有钱,他还让他的老丈人带头捐钱吗?据说皇后让她老爸捐10万两银子,可是老爸哭哭啼啼说没有钱,最后只捐了一万两。崇祯的皇亲国戚没有一个愿意捐钱的,众大臣更是一毛不拨,最后崇祯只筹得银子100万两,这和李自成进京后,逼问拷打明朝官员得银7000万两形成巨大的反差。崇祯无奈,就连皇后的金银首饰都捐了出来了。由此可见,崇祯国库是空虚的。

明朝土豪的历史,明朝土豪的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具体到本题,崇祯继承了祖上万历的银子这不***,但前期军费都不够,很快花光了,打仗就是打的银子,战争就是把挣得银子,再想法撒出去。

后来干掉了阉党魏忠贤后,崇祯没有及时出手,让老魏把银子转移了,具体藏在哪里了,没人知道。崇祯首先让老魏离职回家,这就造成魏忠贤有充足时间藏银子,崇祯后来发现老魏走的时候风风光光,大摇大摆,发现随行的大小车辆数十辆。

(魏忠贤的***形象)

崇祯才命令锦衣卫追上了魏忠贤。赐死了他。然而,诡异的事情出现了,锦衣卫说魏忠贤处搜不出银子,说实话,崇祯指望从他哪里搞点银子呢。崇祯不相信老魏两袖清风,银子肯定不少,可就是搜不出来。这让崇祯很无奈。也就是说,魏忠贤没有财产资助崇祯。

说崇祯国库空虚的记载还有,毛奇龄《后鉴录》:

“余宫中内帑金银器具以及鼎耳门环钿丝装嵌,剔剥殆遍,不及十万。

***如国库有钱,李自成还不放过宫里的门环,餐具?

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画像)

大顺先帝减膳撤悬,布衣蔬食,铜锡器具尽归军输,城破之日,内帑无数万金。(引自彭孙贻《平寇志》)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点赞和留言评论】

谢邀。

一定要明白国家财政和皇帝的内帑是两个东西。虽然皇帝会向户部要钱,朝臣也会向皇帝申请发内帑救急,但二者并无任何直接关联。万历的内帑一直是一个迷,崇祯并没有直接继承万历的遗产,毕竟崇祯之前接管内帑的还有泰昌天启两位皇帝。

万历的内帑主要来自于矿监税使的搜刮、金花银、向户部要钱。其中最少的是户部对皇帝的支持,每次大概几十万。金花银相对固定,年进100万两。万历一朝矿监税使搜刮的金银有多少呢?据南炳文先生考证,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史籍记载的进献共有270余笔,数字大概在白银569万两、黄金1.2万两。当然这只是史籍记载的部分,不是进献的全部,但我们大致可以体会到万历的财产也没有多到太夸张的地步。

万历本人能接触到的钱远远少于太监们搜刮的部分,以进京白银来计算其比例大概是1:3,即皇帝只有1/3的实收。而进京白银和各地实际搜刮的比例又是1:10,即一年大概有170万两白银进京,各地共计搜刮1700万两,而皇帝本人收入内帑的不过50-60万两,这就是万历内帑的真相。

那么再作一个横向对比,国家财政一年有多少呢?全国缴到北京的赋税总数,本折共计1461万两。

因此,万历占有的资产有几千万是没有问题的,但他自己也是一个纸醉金迷的主,他弄银子的目的不是为了攒着,而是为了花,因此他花的部分要远远超过留下来的部分。

努尔哈赤起兵以后,万历共2次发内帑共60万两,泰昌帝共2次发200万两,天启皇帝光在天启元年发4次的内帑共计530万两,也就是说至天启元年,仅不到3年的时间,内帑就发了近800万两。天启帝给户兵工三部的谕令中就说道:“内帑所发已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内帑已经所剩无多了。王世德《崇祯遗录》中记载天启帝说“复查边储岁解不缺,外发帑又二千万,已同逝波,究无实济。此后,天启年间仍多次发出内帑,因此所谓万历内帑,至崇祯时真不剩什么了。

至于魏忠贤的财产,官方并无明确记载,很多私人记述大多不实。而且魏忠贤的财产照理要抄入国库而不是皇帝的内帑,更何况,抄家这件事情,你懂的,报上来的与实际抄到的数目更是无法相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土豪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土豪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崇祯 忠贤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