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交流群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交流群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群相兼相是什么制度?
群相兼相是在唐朝时,建立三省六部制后,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主要官员都可以行使宰相的部分权力。这是一种削弱相权的措施。
到了明朝,这个“群相”由内阁官员组成,到了清朝,上书房大臣,军机处大臣都可以称之为“相”。
朱元璋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明朝的16帝都拉进了群里,每人说一句话,他们说的是什么呢?
崇祯皇帝任意提高厂卫的权利和地位,造成了可怕的后果,清朝就没有正式的专门的安全部门,实在是被吓坏了。其实马士英更是恐怖的代名词。你说相对于魏忠贤执政时期,崇祯时期东厂等特务组织地位大幅度提高权力大幅度增强。其实南明弘光朝廷马士英也恢复了东厂等特务组织,恐怖更加登峰造极。明史等大量的史料记录了,左良玉在讨伐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民众如果批评马士英就会被搞死,这是符合事实的,说明马士英是搞恐怖统治,很类似于汪精卫统治下的76号的恐怖统治。明史奸臣传记录了马士英“日事报复,以迄于亡”,到弘光政权灭亡为止马士英就是整天就想着整人害人,大规模的报复迫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这在传统戏曲《桃花扇》中都能够看出一些来。
但万历时期,东厂等特务组织似乎比较松散,据说东厂衙门的门前都长满了草,由于皇帝长期不上朝,官员的编制很不满员缺额很多。百姓也敢议论国事,敏感的政治问题被排上了戏曲,正在执政的官员们也真名真姓的被写入戏曲中,关于所谓忠与奸正与邪作为评判取舍官员的舆论环境,有点儿像欧洲国家那样,但本质上,皇权并没有受到削弱,后来魏忠贤当政了以后高压态势逐渐加强,崇祯时期,不但没有轻松反而更加厉害。在万历时代,甚至皇帝家的国本之争也被写到戏曲中,皇帝想立自己喜欢的儿子当皇太子也不行,好像比后来的清朝要大胆多了,主要是皇帝不太管事儿,而且皇帝的权力也受到了很大制约。
话说老朱在地府闲着无聊,成日里刷抖音,暗叹这简直是荒嬉人生。
不如把朱家子孙召集起来交流下?这好久也没训过话了。
说干就干,老朱建了个“朱氏一家人”微信群,他本想着取个“洪武子弟”名儿的,又怕小辈们暗里笑他抱着昔日荣光不放。
他先拉了朱允炆,再给朱棣发了群二维码,让他召集其他当过皇帝的子孙。
一会儿,人齐了。
老朱先发了个红包活跃气氛,但为偏宠允炆,特标明“乖孙专包”。
不想朱棣一把抢去了。
允炆:四叔太霸道。
朱棣:只有你是孙?我替煦儿抢个。
朱高炽:父皇就是偏心,儿臣还杵在这儿呢……
一
老朱家的后代子孙给祖先上坟,顺便给列祖列宗每个人烧了一个智能手机。朱元璋一看这个不错哟,就建了一个群,把明朝的16个皇帝,和自己的重要子孙都拉到了群里。
朱元璋说到:此群是我开,列子列孙快往群里来。咱们一起聊聊明朝那些事,我不在的这些年里都什么情况了?
联席会议的朱标说:儿臣不孝,让父皇白发人送黑发人,还请父皇多照顾皇孙。愿大明江山千秋万载!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说道:皇孙不孝,被各位叔叔欺负,尤其四叔燕王竟然动用武力,把朕的江山给抢去了。请皇爷爷主持公道。
朱棣回答道:造反这种事指定是没有的,允炆残害各位叔叔,引起了公愤。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位兄弟才推举我出来做了皇帝。我本来也不想做,但皇侄竟然失踪了。为了大明江山着想,我也只能勉为其难。
二
朱高炽颤颤巍巍的说:虽然正在皇帝的座位上还没有坐满一年,但拨乱反正,让大明走上了一条正确的轨道。我儿英明神武,我可以含笑九泉了。
朱瞻基说道:承蒙皇爷爷和父皇的保佑,朕勤政爱民,深受大臣和老百姓的拥戴,真正把大明推向了一个盛世,仁宣之治不是盖的。
朱祁镇一脸惭愧的站了出来: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我太想表现,结果一不小心就被也先给抓走了。
一日,明朝的皇帝们纷纷穿越到现代,朱元璋转念一想,得建立一个“明朝皇帝群”联络下后世子孙,建立个平台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于是乎建立了一个17人的明朝皇帝群。此时还有四个人申请加入“明朝皇帝群”,他们是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永历帝朱由榔,朱元璋一看气都不打一处来,丢了朱家的大好江山,连一半都守不住,就知道窝里斗,还有脸进群!
朱元璋:
老子做过乞丐、和尚,灭了蒙古人的大元朝,没有我哪有你们这些皇帝们!咦,建文你怎么没有后***皇帝?(朱元璋剧照,《穿越时空的爱恋》)
朱棣:
建文那小子害自己的叔叔们,我把他赶跑了,迁都北京,开疆扩土,七下西洋,天子守国门。
朱允炆:
爷爷(朱元璋),你把能谋善断的大臣,能征惯战的大将都宰了,没人帮我。
朱高炽:
多亏了解缙那小子能说会道,把我爹(朱棣)忽悠了,我才做了皇帝!
朱瞻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交流群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交流群明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