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太监历史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太监历史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王岳太监简要介绍?
历史上的王岳,当年在禁宫中的资历可是要远超刘瑾等人许多,从当初他职掌司礼监就能看出。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司礼监是干什么的,明代的司礼监是皇帝平衡权利的工具,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决策机构的一部分,当年王岳掌管司礼监,所以才会让皇帝如此忌惮。
不过,后来明武宗登基,重用刘瑾等宦官,在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时,王岳自然是选择扳倒刘瑾等人,刘瑾可是明朝出名的权宦,一度导致了朝廷的混乱。刘瑾和王岳两人,实属一丘之貉。
不过,王岳想要扳倒刘瑾等人的***失败,还被明武宗惩罚,不仅丢了权利,连性命也丢掉了。不过,原本皇帝是放王岳一条生路的,但刘瑾咽不下心中的气愤,在王岳逃命的途中,便令人将王岳杀死了。
曾风光两朝的宦臣王岳,就这样死在了权力斗争之下。
大明王朝,为何太监权倾朝野的历史层出不穷?
明朝重来就没有太监控制朝廷的事情,所谓太监控制朝廷的事情都是文人集团忽悠出来的,太监不过是皇帝集团的代言人和替罪羊,不管是刘瑾还是魏忠贤都是一纸圣旨就干掉,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何来控制皇帝,真正控制皇帝的是唐朝那时的宦官才牛呢,可以对皇帝的生杀废立具有决定权。
专权宦官几乎都没有好下场,那么历史上有全身而退的大宦官吗?
有,当然有。
宦官专权之风开始于东汉。东汉时期的一些大宦官就结局不错。举几个例子。
郑众:汉和帝时期宦官。汉和帝刘肇登基之初,窦太后和她的弟弟大将军窦宪执掌大权,汉和帝变成了傀儡。由于朝中官员基本都是窦宪的亲信,所以汉和帝只好依靠身边的宦官。郑众是和帝最信任的宦官,他与和帝秘密计议安排,趁着窦宪不备,突然发动政变,一夜之间就将窦氏党羽捉了个干干净净,窦宪被逼***,窦氏外戚掌权的局面瞬间扭转。窦宪死后,郑众就成了权力中心人物,朝廷大政多出自他手。他死后还被封侯,结局很好。
孙程:汉安帝时期,阎太后和她的哥哥大将军阎显专权。汉安帝死后,阎显为了继续执政,找来个不满周岁的娃娃刘懿继位。没想到,刘懿继位不过半年就小儿惊风而死。阎显秘不发丧,和阎太后关起门来商量到底该找那个宗室继位。这时,孙程、王康等十八名宦官联合发动***,杀了阎显,幽禁了阎太后,拥立济阴王刘保为帝。此后孙程也成为了一手遮天的人物。死后被封为宜城侯。
单超:汉桓帝时期,外戚梁冀独揽大权。为了夺回权力,汉桓帝刘志只好找来单超等五名宦官,躲在厕所里偷偷商议对策。为了发誓互不背叛,汉桓帝还和单超“啮臂为盟”,桓帝咬了单超的胳膊一口,几乎咬出血来。随后,单超、具瑗、唐衡等五名宦官发动***,干掉了梁冀。此后单超等人大权独揽、把持朝政,被人称为“五虎”。后来,五虎中有人被桓帝贬斥,但单超死的早,最终风光善终。
在我看来,历史上并没有真正全身而退的专权宦官,唐朝的仇士良勉强算一个。
太监可以称得上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特色了。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出现了太多太多的太监,自秦至清,几乎历朝历代都有比较出名的太监,如秦之赵高,西汉之中行说、东汉之十常侍、唐朝的高力士、李辅国、仇士良等人,北宋的童贯、明朝的刘瑾、王振、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安德海等。而且东汉中后期,唐朝中后期和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历史上太监干政最为严重的三个时期之一。
上述所说的这些太监们,大都在当时有一定的权利,也大都没有好下场,但是唐朝的仇士良可以称得上是全身而退,卒于家中。在讲仇士良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其他几个比较有名的大宦官的下场。
赵高的事情我们都比较熟悉了,秦始皇病死沙丘后,赵高联合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扶苏***,立胡亥为帝。此后赵高大权独揽,结党营私,硬生生地把胡亥整成了一个傀儡皇帝。公元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胡亥继位的第三年又逼胡亥***,另立子婴为帝。不久赵高被子婴设计***并夷灭三族。
***剧中的赵高
西汉的中行说是汉文帝时期的人,因为不满汉匈和亲自己成为和亲的附属品,在到达匈奴后转而投靠匈奴,成为匈奴单于的重要谋臣。他也称得上是太监界有名的汉奸。
唐朝玄宗时期的大宦官高力士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好太监,但是他的下场不算完美。高力士在玄宗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出了很大的力,因而李隆基继位后赏赐给高力士的荣誉和地位也很丰厚。在玄宗时期大臣们递上的奏折都要先经过高力士之后再呈送给玄宗,小事高力士直接处理。当时高力士的地位达到了顶点,就连太子李亨都得称呼他一声“二兄”。最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爵封齐国公。
安史之乱后高力士随玄宗入蜀,肃宗收复长安后迎回太上皇李隆基,高力士亦跟随李隆基回到长安,但是他得罪了“新晋网红”李辅国,被贬到黔中道。公元762年,遇到天下大赦,在回长安的途中听说李隆基已经驾崩,向北号啕大哭后吐血而亡。
历史上宦官这一不起眼的群体,为何屡屡能够专权?
虽说宦官不起眼,但皇帝突出啊,皇权更是至高无上,作为与皇帝联系最紧密的一群人,一旦皇帝不作为,宦官专权也就不奇怪了。
跟文武百官比起来,宦官与皇帝的关系更加亲近。官员除了上朝期间和召见能够见到皇帝,其他时间皇帝都是居住在深宫中,。而宦官不仅贴身侍奉,还是皇帝与文武百官的联系枢纽,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官员跟宦官说好话才能见到皇帝就是这个道理。
而宦官一旦学会察言观色讨好皇帝,为皇帝分担烦恼,极易得到皇帝的宠信。唐玄宗开创盛唐气象以后,安于享乐不理朝政,这时宦官高力士谄媚唐玄宗,跟那些忧国忧民的文武百官比起来,显然高力士更能让唐玄宗高兴,结果就是盛唐逐渐衰落。
还有的宦官则是利益争端的受益者,明末天启时期,朝廷党争不断,特别是东林党,这些读书人肩负振兴大明的重任,抨击时政,却不能提出合理建议,让皇帝非常反感。为了牵制这些人,天启皇帝启用宦官,“九千九百岁”魏忠贤便是这一时期崛起的,他陷害忠良、残杀无辜,让朝廷更加混乱。
纵观整个历史,专权的宦官有不少,但真正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应该还是少数,大部分是无良皇帝纵容着他们专权的。
但为什么皇帝会纵容宦官专权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子弟虽然出身高贵,是天生的天潢贵胄,但实际上很可怜。首先是有无数的规矩约束着他们。这个不合祖制那个不合身份,皇子们能做的事情其实不多。其次,宫斗剧想必大家都看过,皇子之间不相互捅刀子算好的了,很难有真正玩到一块的。
但宫里又没有其他的小孩子可以一起玩,真正能陪皇子们玩的,只有那些宦官;皇子们真正敢信任的,也只有那些宦官。所以,最后侥幸活下来并当上了皇帝的皇子,总是会容许陪自己长大的宦官乱搞的。
宦官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没办法有子嗣,这就导致很少有宦官会想着去篡位。因为,即使万一不小心篡位成功了,等他死了之后,皇位也不可能世代传下去,而是要拱手让给别人的;万一失败了,那就马上死路一条。
因此,大多数的宦官弄权,都只是为了荣华富贵,或者耀武扬威一番,弥补因身体残缺带来的自卑心理。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当皇帝的,很多时候并不担心(警惕)宦官专权。
你想啊,宦官们既然都能狠得下心来不要自己的“命根子”,还有什么是他不能忍的呢?而只要能忍,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取权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太监历史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太监历史吧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