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的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的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接近300年的历史中,长安一共被攻陷过几次,都是怎样的?
感谢邀请.
长安被攻破六次.
2,公元763年,被吐蕃攻陷.
3,公元783年,被士兵哗变攻陷.
4,公元881年,被黄巢攻陷。
5,公元893年,被秦王李茂贞攻陷。
6,公元903年,朱全忠摧毁了长安.
由此可见,安史之乱对大唐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间接摧毁了***盛世。
唐朝是历史上被攻破都城最多的朝代但是也是命最硬的朝代,直到第6次才真正灭亡,在这期间皇帝更是逃跑了9次。
第一次攻破的时间是安史之乱,时间在756年的6月,这是唐朝的都城第一次被攻破,然而唐朝并没有灭亡。
第二次,安史之乱不久,吐蕃又开始了早饭,在当时吐蕃出兵占据了长安大部分的领土。不过这次攻占长安的时间只有15天,但也是唐朝历史上的耻辱。
第三次是朱泚之乱,在781年。在当时这个将军不满唐朝对他的待遇。直接派出了军队攻占了长安,并且朱泚还当上了皇帝。一直到了784年,过了三年之后,长安城才被收复。
第四次是黄巢起义,这一次黄巢同样当上了皇帝,并且建立了齐国,两年之后才被收复。
第五次是藩镇割据,在当时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藩镇。皇帝的话没有人听,895年的时候,当时的李茂贞当上了皇帝,还好在当时李克用及时的出现了,这个时候长安城才回到了唐朝的手中。
最后一次被攻破是901年,当时朱温又一次攻破了长安,然而这次的唐朝真的灭亡了。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的诗句描述当时唐朝强盛时期的景象,每当我们谈起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这些无不让国人感到自豪,展示了民族自信心。大家可知道,唐朝有近300年历史,长安被攻陷了几次?让我们来数一数:
第一次被攻陷就是唐朝强盛末期,天宝十五年,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这次的***直接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第二次是唐代宗广德年间,吐蕃、回纥联军攻陷长安,让唐代统治者再次丢下长安出逃陕州,这让本来就走下坡路的唐王朝更加衰弱;
第三次是唐德宗建中三年,爆发“泾原兵变”,叛军占领了长安,使得唐德宗带着妻儿老***皇出逃,攻陷后的长安被这帮叛军大肆掠夺金银,对唐王朝破害极大;
第四次是“黄巢起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说到做到,以诗为证。率领农民起义军,轻松拿下长安,当然最终还是政治能力不成熟,导致了起义失败;
第五次,乾宁二年,唐绍宗被节度使李茂贞和王行瑜赶出长安;
第六次天复元年,主角还是唐昭宗,虽然没有被军队攻占了长安,但作为皇帝的唐昭宗却被宦官劫持到别的地方了;
第七次,也就是唐朝近三百年历史中,最后一次被攻陷,也同时导致了唐朝的灭亡。主角依然是悲催的唐昭宗,这次没有那么***了,直接被反叛者朱温杀死,从此长安再也没有被后来的封建朝代作为首都了。
长安被吐蕃攻陷过一次,那是在臭名昭著的安史之乱刚刚结束的公元763年,之后吐蕃连凤翔都难以越过,何谈连番攻唐之首都呢,而在安史之乱期间,回纥趁机洗劫了洛阳,这就是传说中的被异族轮番蹂躏。在安史之乱期间的吐蕃攻一次首都、回纥劫两次大都市,然后传来传去就变成多次了。
攻陷长安最多的还是内部势力,安史之乱、泾卒兵变、黄巢起义以及朱温等末年的军阀。计所谓的首都沦陷,756年内部一陷,7年后的763年外部一陷,再20年后的783年内部一陷,其余的内部攻陷都是880年后的天下大乱了。没有安史之乱的前提,任何一个外族政权都不可能攻陷作为都城的长安。而从784年至879年这将近百年里,长安未曾沦陷过,说明在收复长安后,唐朝稳固了首都的防御,并增强了中央实力,使得不论是外族还是国内叛乱都不足以威胁到长安。历史上很多王朝和世界帝国,首都沦陷一两次就万劫不复了,然而唐朝是一只九命猫,最终亡于自己的军阀,而非亡于外族。
什么是唐朝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最早为汉武帝为联合大月氏凶奴,而派张骞所开辟的,通往西亚的道路。后来变成了一条商贸之路。
到唐代,这条商贸之路越来越繁忙。主要出口茶叶、陶瓷、丝绸,进口各种香料、宝石,还进口过大士革的钢材。
因为这条商贸之路,对唐的繁荣影响巨大,也对沿途各地区的繁荣起到绝定性的作用。因它象一条柔软而美丽又坚韧的丝绸,直接连接东亚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使各国人,不但能经商贸易,并且起到交流、认知和友好往来。
从汉的张骞的西域出使,到***的经贸繁荣,再今日与东亚及各国的交流。这条千古之路,就是一条美丽而繁华的丝绸之路。
谢邀,关于丝绸之路,个人有不同的看法,即海上丝绸之路或者说是贸易线路,自古有之。但陆上丝绸之路,特别是唐朝是否有陆上丝绸之路,个人更觉值得商讨。其原因有三:
第一:陆地运输成本高昂,且携带量有限,古代是否具备长途陆上运输的能力?在火车未发明之前的18世纪,陆上运输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初级汽车、马车受限于补给和承载能力,线路长短很难进行固化,从而导致商品离岸价、到岸价均无法进行明确,商人是否会冒如此大的经济风险从事贸易?就更不要谈古典时期进行如此长线路陆上贸易的可能了。
第二:信息不对称,导致陆上贸易风险极大,远远高于海上贸易。全***息化的今天,各国信息不对称依然存在,更何况古典时代。古典时代的信息不对称更为致命,线路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战争、政变或改朝换代均可能导致行商有去无回。即使到了大航海时代,全球贸易掀起第一次浪潮,商人对于信息的收集也很是重视,贸易均发生在其信息掌握相对较高的地区,而非无信息来源区域。在古典时代,全球重农,商人是否具备这样的开拓能力值得商酌。
第三:忽略天宝之前的唐朝疆域而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有偏颇的。唐开元西逐突厥之后至唐天宝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直属行政疆域到底有多大?个人认为应该按照当时是否设立府为核算基础,而不能只算郡县。都护府作为唐代的一级机构应该算作唐朝的直属行政单位,也就是说不论是当时位于***的西域都护府,还是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的安西都护府均为唐朝实际控制版图,而白绢(素丝绸)作为唐代代币在此沿线被发现,个人认为不值一提,既然是本国版图,有本国货币能否说明什么?只能说后人不争气,无法守护祖宗打下的江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的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的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