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的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的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发式介绍?
女子:桃心髻;明代双螺髻;***髻;头箍:又名"额帕";牡丹头:高髻的一种,苏州流行此式。
男子:
读书人,秀才,官家贵族等一般都在头顶结发髻,还要在头上缠绕网巾来固定头发。
1、男子发型
明代中期,成年男子结辩现象渐渐消失,一般劳动人民是将头发在脑后挽成三股或两股发髻,读书人、秀才、官家贵族等一般都在头顶结发髻,还要在头上缠绕网巾来固定头发。汉族男子的发型有时代表着身份的高低。并非***相同。
明朝初期的发型基本沿袭了宋元两朝的特色,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不过到了嘉靖时期之后,妇女的发型却和之前大为不同,比如桃花髻便是当时比较时兴的发式。一般而言,妇女会将自己的发髻梳理成扁圆形,然后在发髻的顶部配以花朵。后来,发型又演变为了金银丝挽结,并且将发髻梳得很高,然后用珠玉宝翠进行装饰。而在“桃花髻”之后,又衍生了了各种各样的发型,比如“懒梳头”、“双飞燕”、“到枕松”等,下面介绍的便是几款经典的发髻:
第一种,双螺髻。明代双螺髻的形状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螺髻,在当时也被人们称之为“把子”,是江南女子偏爱的一种简便大方的发式,尤其是丫环梳理此髻者较多,其髻式丰富、多变,且流行于民间女子。
第二种,***髻。***髻又被称之为鬏髻,是明代宫中侍女、妇人所喜欢的发型。正是因为如此,当时才有“宫女多高髻,民间喜低髻”的说法。***髻的形式大多仿古,制法为先用铁丝编圈,再盘织上头发即成为一种待用的妆饰物。
第三种,头箍。头箍又被人们称之为“额帕”,其流行的范围非常之广,在明朝时期,无论老妇、小女都非常非常喜欢这种发型。有人认为头箍是从原“包头”演变而来,最初以粽丝编结而成为网住头发而已,初时尚宽而后行窄,其实用性为束发用,并兼之装饰性,取窄小一条扎在额眉之上。显然的,这是一种经典的发型,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老版《红楼梦》中,你常常可以见到其身影。
明朝裕王、景王详细介绍?
裕王:朱载垕(1537年-1572年),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即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荒于政事。
朱载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
明穆宗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留心边陲之事,处理都恰到好处,可以称之为明主。
景王:朱载圳(1537年3月29日—1565年2月9日),男,明世宗朱厚熜第四子,与明穆宗朱载垕同岁,仅小一月,母靖妃卢氏。
嘉靖十八年(1539年)被封景王,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九日(1565年2月9日)死于德安(湖北安陆)王府,无子废封,谥景恭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的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的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