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到元朝的历史小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隋朝到元朝的历史小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到元朝的时间轴?
隋朝 ( 公元581~618年 )
唐朝 ( 公元618~907年 )
宋朝 ( 公元960~1279年 )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朝 ( 公元907~1125年 )
金朝 ( 公元1115~1234年 )
元朝 ( 公元1271~1368年 )
拓展: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581年(大定元年),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561-618
唐朝——618-907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
北宋——960-1127 辽(契丹)——916-1125 西夏——1038-1227
南宋——1127-1279 金——1115-1234
元——1271-1368
隋朝比元朝早多少年?
隋朝 ( 公元581~618年 )
元朝 ( 公元1271~1368年 )
隋实现中国统一,结束五胡乱华以来的分裂,在从宇文氏手里夺权后,着手恢复汉姓及华夏文化,建立了科举制度的雏形,农业发展、人口激增,建立的府兵制为唐所继承,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到达台湾,实现音乐学的统一和医学的的重***展,开通大运河。对面方面发动对高丽战争。
元统一中国,在西藏实行直管,首次实现统一纸钞的发行,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纺织业和天文学取得重大突破,元曲为其艺术成就的代表。宗教上***教得以扩大影响。对面方面发动对日战争、对爪哇战争。
隋和元的败亡更相似一些,由于后期政治黑暗,统治残暴,不顾实际的大量建设,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元的统治则带有明显的民族压迫,不仅划分了四个等级制度,在法律上颁布的《大元通判》带有明显的民族压迫性质,在其后期,不仅有激烈的阶级矛盾,同时带有激烈的民族矛盾。
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隋唐元明清的重大事件?
唐朝建立,玄武门事变,贞观之治,武则天称帝,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五代十国,陈桥兵变,宋朝建立,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檀渊之盟,北宋灭亡,会宗,钦宗被俘,南宋建立,岳飞被杀,蒙古崛起,金灭亡,南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建立,废丞相,杀功臣,设东西厂,锦衣卫,朱棣造反,设内阁,魏忠贤专政,李自成起兵,崇祯吊死煤山。
历史上南北统一几次?
历史上有四次南北的大一统,分别是
公元前221年,第一次大一统,秦扫***,天下归一。
公元280年,第二次大一统,西晋灭魏蜀吴,三国归晋。
公元589年,第三次大一统,隋灭陈统一南北。
公元1279年,第四次大一统,元灭南宋统一天下。其他的王朝都是在原来朝代的基础上建立的王朝
元朝为什么要重修京杭大运河?
1271年,忽必烈宣告元朝成立,定都大都,即现在的北京。因为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满足了联结中央欧亚与东亚交易要塞的条件。另一面,元朝依仗中国物产丰富,将财政基础放在了长江下游三角洲以南的江南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被分割开来。
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元朝自成立之初就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摸索出一套利用隋朝建造的大运河将江南物资运往大都的方法。但是,在利用旧遗产的过程中面临一个大难题。隋朝时候开凿的大运河一直用到宋朝。这条大运河是为了将江南物资运往黄河流域的首都而建的。但是元朝的首都圈却远离黄河流域,坐落在远偏于唐宋首都圈东北方向的地方。
元朝恢复了[_a***_]建造的永济渠以运送物资。这段路不但需要在黄河至卫河间100多公里的区域间进行陆上运输,而且比联结江南与大都的直线路径向西绕了一大圈。
因此元朝开始摸索新的路线。一条是开凿从徐州向北到达今山东东平安山的运河,以联结当时往南流的黄河与大清河(黄河现在的河道),由此处出渤海到达大都。二是在山东半岛根处开凿运河以联结黄海与渤海。不过,第一条线路因大清河的河口堆满泥沙阻碍了运输而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第二条线路则因为无法保证运输船只通过的水位几乎未得到使用。
南宋灭亡后,对扩充与江南之间运输通道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于是产生了将大运河东移的构想。这一构想不是从须城(今山东东平)安山顺大清河东下而是往西北在临清与御河连接,直接到达首都圈。至元二十六年(1289),连接安山与临清的会通河终于竣工,与迂回洛阳从江南达北京的距离相比缩短了900公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到元朝的历史小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到元朝的历史小故事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