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朱标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朱标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标先死还是朱元璋先死?
是朱标先死的。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也是太子。他从小就受到了朱元璋的悉心培养,他性格宽厚,在兄弟们和文臣武将中的威望很高。可惜的是他在去西安考察迁都一事,偶感风寒,结果回来不幸去世。他的去世是对朱元璋的打击很大,朱元璋只好再重新培养自己的长孙朱允炆。并为此大杀功臣。但最终朱允炆还是输给了自己的叔叔。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标(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标于龙凤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复称其孝康皇帝 。
朱标逝世时37岁,朱元璋54岁。朱元璋在六年之后逝世。
朱标比朱元璋先死。朱元璋一生戎马生涯,与马皇后非常恩爱,两人生育了四个孩子。朱标是老大,朱元璋非常信任朱标,当吴王的时候,朱标就是世子,朱元璋当上皇帝,自然封朱标为太子,奏章,政务都是放心让朱标处理,可惜朱标英年早逝,被封为懿文太子。朱标的死,也为撤蕃和靖难埋下伏笔。
朱标之死完整深度解析?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给他的儿子起名,都带一个木字旁,而这些儿子中的老大的就是朱标,朱元璋也非常看好这个儿子,认为这是所有皇子里面最像他的一个,但是朱标英年早逝,没有活到继承大明皇权的那一天。
朱元璋为了纪念这个最钟爱的儿子,将皇位传给了朱标儿子朱允文,并将开国的功臣一个一个除掉为,自己的孙子铺平当皇帝的道路。
历史上对朱标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如果朱标不死结果会怎么样?
朱标为人性格宽厚仁慈,对弟弟(朱棣他们)们好,对老师(宋濂)好,是爸爸(朱元璋)的好帮手,是妈妈(马皇后)的好儿子。也是一个好领导(反对杀功臣)。
如果朱标不死,有一个结果那是一定的,那就是朱棣不会造反,历史估计得改写。
朱标,朱元璋嫡长子,皇后马秀英所生,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知道自己有了儿子后,高兴的在当地的山上刻字了,既是高兴,也是对朱标充满了希望。看看朱元璋是怎么疼爱这个孩子的。
5岁(至正二十年1360年),就给朱标找了宋濂当老师。
9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立朱标当世子。
13岁(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让朱标代表自己回临濠祭拜祖墓,临行前意味深长的教导了一番。
14岁(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立为太子。被立为太子后,朱元璋找了一些人辅佐朱标,都有谁呢?让我们看看名单。
22岁(洪武十年1377年)经朱元璋同意,参与朝政,自此协助朱元璋处理日常政务直至病逝。
也让他有机会小范围的实践了自己“宽通平易之政”的治国理念。
37岁(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巡抚陕西。顺便调查弟弟秦王朱樉(shǎng),后来救了这个弟弟一命。
38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病逝。
历史评价朱标温和仁慈,经历塑造人内心,朱标没有经历王朝建立的征程和战火,用仁政治国。有典故说朱标劝谏朱元璋少杀功臣,朱元璋叫朱标赤手拿荆刺条,朱标不敢来,朱元璋拿起荆刺,用手把刺全撸掉,满手鲜血,对朱标说我除骄兵悍将就是给你去刺啊。这是一种政治智慧,朱标如果不死,其他人包括朱棣在内基本没有造反的想法,而且朱标也不是朱允炆那么容易被忽悠,做了三十多年太子没有傻的,朱棣造反成功本来就很侥幸!朱标没死的时候,明朝都考虑迁都到西安!这件事情因为朱标的死成为了过去式,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按照历史的走向,明朝可能要功伐下西域,对后面的历史影响可谓是颠覆性的!朱标不死,只要能在位几年,明朝皇帝一系估计就是他的子孙了!
朱标,谥号“懿文太子”。朱元璋的正房大儿子,也就是俗称的嫡长子。可惜朱标是个短命太子。本身朱元璋对他寄予了厚望。那么朱标其人究竟如何呢?
第一,人品。
《明史》记载,太子为人友爱。大名鼎鼎的沐英沐王爷曾被朱元璋抚养。“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也。”
换句话说,朱标的人品应该是很优秀的。正史野史均没有污点方面的记载。
第二,威望。
朱标在诸皇子中威望很高。他从小就参与了朱元璋的起义战争,行军打仗,朱元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抚养朱樉,朱棡,朱棣。于是,朱标就担起了抚养弟弟的责任。可以说是如兄如父。史书记载他弟弟淘气,惹怒了朱元璋,也是朱标求情庇护。所以说,朱标在诸皇子中威望很高,几乎无人不服。
第三,学识。
朱元璋称帝当年就立了朱标为太子。给他选了很多牛人当老师。比如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更有当世第一大儒宋濂做他的师父。朱元璋外出征战,即令太子监国。在宫中设立大本堂,派国子监学生来给太子和诸皇子讲课。可以说朱标的学识应该是不输其他皇子。
第四,治国才能。
作为太子,时常监国处理朝政。他的宽仁治国的理念也在监国的时候得以施展。
说朱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太子,我相信没多少人反对。
朱元璋对朱标那不是一般的喜欢,也不是一般的信任。如果说朱标不死的话,首先蓝玉肯定也就不用死了,傅有德自然也不用死,因为朱标在政治上非常的成熟,而且名望也异常的高。
朱标不死,他不太可能削藩。当然了,他就算是削藩了,那朱棣他也得认,他甚至连造反的想法都不敢有。
除了朱允文那种脑子不太好用的,朱棣能赢,稍微换个智商靠谱点儿的皇帝,那朱棣都悬。当然,不是说朱棣水平不行,是当时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了。朱允文那真是一手的王炸,“四个二”生生让他打成了“三带一”。你想找这种水平的对手,那也不容易,更何况还有李景隆这种“战神”***,就这朱棣打的那也是无比的艰难,还好几次险些玩完,更别说换个人了。
所以说,如果朱标不死,那么靖难就没有可能发生,除非朱棣脑子坏了。
如果朱标不死,那么大明也就不可能迁都北京了,以朱标的威望,完全压得住南方的勋贵,他们也蹦得不起来。如果说大明都城一直在南京,那么后来在对待满清和李自成起义的方式,也就不用如此的激进,也就可以更加的灵活,完全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朱标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朱标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