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空白历史,唐朝的空白历史有哪些

kodinid 9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的空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的空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何商朝600年统治,历史却几近空白?
  2. 唐朝3000宫女为何一夜消失?元宵节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
  3. 古代各朝代流放犯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制度?

为何商朝600年统治,历史却几近空白?

对于全世界各种文明来说,没有文字、没有历史才是常态,文字出现是一种奇迹,用文字记载历史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商朝时期文字只是雏形,只用于占卜,没有记载历史的习惯和传统,所以大量的历史无法记录下来,后人只能根据甲骨、青铜器上的只言片语来复原历史,所以显得历史是空白了。直到西周,有记载的历史都极少,保存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到了东周战国时期,竹简、毛笔的出现(有人认为商朝时期,日常书写也是毛笔,但是书写介质无法保存),让文字记载成为一种相对廉价的工作,才有了大量的历史记载留存下来。

唐朝的空白历史,唐朝的空白历史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甲骨文的保存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文字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是一个社会是否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还有两个是青铜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对于全世界各种文明来说,没有文字没有历史才是常态,文字出现是一种奇迹,用文字记载历史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四大文明古国正是有了文字的大规模使用,才具备了文明的资格。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的文字很快就失传了,现代只能由古人类专家去试图解读了;古代印度文字用来记录宗教而非历史,所以古代印度的历史一片混乱,和宗教传说纠缠不清;只有古代中国才异常重视历史、记载历史,让我们的历史有案可查。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奇迹中的奇迹。

唐朝的空白历史,唐朝的空白历史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悟空这个提问我要反驳下了,小时候我就知道商朝很多东西,有姜子牙,有土行孙,杨戬二郎神,狐狸精妲己和纣王

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后,商朝的存在是确定无疑了,但已经发现的龟壳上一共就15万余字,有五千个左右的单字,被确认的才1000多个,据说文物局已经在招标,认出一个字10万。

龟壳用来占卜用的,写的东西都是给神或者鬼看的。内容大都是千遍一律。也不写日常生活的事,比如穿什么衣服,流行什么歌,拍电视都不知道怎么拍。

唐朝的空白历史,唐朝的空白历史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史记的就更加不负责任了,记得是流水账,比如,“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我就不明白商的史官每天都记录些啥?弄的后人连盘庚迁都,武王伐纣都不能确定是哪一年。甚至连祖宗夏也不提一个字,害苦了现在的史学家。


唐朝3000宫女为何一夜消失?元宵节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

唐朝一个元宵夜晚有3000宫女出逃,宫女的真实生活真的很悲惨。

唐中宗时期一个元宵节夜晚有3000宫女出逃?她们在宫里的地位,生活,精神状态到底如何?本期来和大家聊聊唐朝宫女的那些事。

唐中宗时期发生了一件家喻户晓的事件,有一年的元宵节,按照规定很多达官贵人会上街观花灯,他们制作的花灯各种各样,争奇斗艳,绚丽多彩,就吸引了很多老百姓上街观看,一夜间却有3000宫女消失不见。

我们现在过元宵节按照习俗会吃汤圆或者元宵,不过在唐中宗时期没有这个习俗,只是会观花灯而已。唐朝的长安城晚上是禁止行人外出的,只有到了元宵节这一天才允许人们通行。

这一规定被允许后,唐中宗临时决定让宫女们出去观看花灯,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宫女们出了宫,开开心心地去街头观看花灯。第二天早上宫里开始点名的时候发现出事了,有3000个宫女不见了。

为什么会一个晚上就消失不见了3000宫女呢?出逃的3000宫女去了哪里?官府调查之后的结果是,这3000宫女外边有相好的,她们跟着跑了。

这个结果显然不成立,一个两个宫女在外边有个相好的,借此机会跑了还能让人信服。可是3000宫女全跟人跑了,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出去观花灯也不是办相亲大会,况且还是君王临时决定,不可能一下子找来3000男子带着宫女出逃。

古代各朝代流放***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制度

1.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作为一种刑罚,流放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放刑罚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远古流放之刑出现,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流放之刑的起源虽然很早,然而远古以来多是零星出现,到秦汉时代才逐渐形成体制,直到南北后期流刑开始进入五刑体制,占据其中降死一等重刑的地位。隋唐之际,以徒流刑为中心的笞、杖、徒、流、死五刑制正式确立。自此,流放之刑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刑罚史上,并一直影响到清末。2.或者充军,或者当守边的士卒,有的就是让他自生自灭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作为一种刑罚,流放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放刑罚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远古流放之刑出现,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

流放之刑的起源虽然很早,然而远古以来多是零星出现,到秦汉时代才逐渐形成体制,直到南北朝后期流刑开始进入五刑体制,占据其中降死一等重刑的地位。隋唐之际,以徒流刑为中心的笞、杖、徒、流、死五刑制正式确立。自此,流放之刑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刑罚史上,并一直影响到清末。

流放,看着并没有那么痛苦,但实际是是仅次于***的一种刑罚。古代交通不发达,流放意味着长途跋涉;***身上带着枷锁,行动不便,痛苦难当;流放一般是偏远之地,流放原则是“南人发北,北人发南”,南人流放到北边,北人流放到南边,故意让***水土不服;流放地生活条件恶劣,吃不上,喝不上,住不好,医疗条件几近于无,许多人熬不到徒刑期满,就无奈见上帝去了。

古代有著名的六***配流放地:

其一,湖北的房陵,曾流放过两位皇帝、十位王爷、一位驸马和一位丞相,是最有名的流放地;

其二,海南的崖州,包括唐朝宰相李德裕、北宋诗人苏东坡、宋朝宰相丁谓、大学士胡诠、元朝宰相王世熙在内的至少十五位名相、贤臣、学士被发配至此生活;

其三,广东潮州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流放至此,这个地方的瘴江因为韩愈大名改为韩江;

其四,黑龙江宁古塔,包括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在内的明清两朝数万大臣曾流放至此;

其五,贵州的黔州,唐朝名相长孙无忌、唐高宗太子梁王李忠、唐太子李承干等名流皆流放至此。

其六,河北的沧州,因为《水浒传林冲发配沧州而闻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的空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的空白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流放 宫女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