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选妃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选妃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皇帝如何选妃?
每每说到皇帝们“混乱”的后宫,我们都会想到过去几年层出不穷的宫斗剧。抛去这些充满戏剧色彩的宫斗桥段,聚焦到真实历史上的后妃群体,这些撑起各种“宫斗剧题材”的后妃们又是怎样进宫的呢?其实, 真实历史上的皇帝选妃就像最近大火的“101小姐姐选秀”一样,古代小姐姐们想进宫,不仅需要长得肤白貌美,更需要百般技艺。
先秦时期的选妃制度相对较为宽松,没有太多的规矩和要求束缚。先秦帝王的嫔妃,来源多样,有的是诸侯或者大臣的女儿,直接由自己的父亲示好贡献给帝王;有的就是民间有名的美人,其美貌家户喻晓,为了得到美人,不少诸侯王甚至还因此而攻打别国,以求得美人归,如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妹喜,就是桀为之讨伐了有施国才娶到的妃子。
到了汉代,选妃开始标准化和制度化,皇帝也不能随便做出“一怒冲冠为红颜”的事了。汉代宫廷要选民间之“良家女”,是汉代的法律制度。《汉仪》注:“八月初为筭日,故曰筭人。”意思就是八月为朝廷向天下招收赋税的日子,美女也是朝廷招收的对象,是每年都要进行的。
古代皇帝拥有贵为天子,拥护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其嫔妃选拔都的一套非常严苛的标准。主要就是海选,通俗地讲就是谁长得漂亮谁上,长得丑的靠边。按照后宫常例,一般新皇帝登基,以及之后每隔几年不定期地为皇帝选拔美女填充后宫。参选人员一般都是都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平头百姓的女儿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但到了明代,画风突变,朱元璋汲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之民间。”这主要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是想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下面谈谈海选的大概环节。
一、初选。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13岁至20岁的良家少女若干名,由***支付聘金与路费,令被选少女父母按规定时限送女儿京城应选。当然这个年龄限制不是一定的,某些皇帝也会根据自己喜好更改这种常例,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就将美女年纪的下线定在了10岁。
二、复选。主要是看美女的长相和身材,根据皇帝对外貌的偏好,太监们用十分挑剔的标准优中选优。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三围”、声音、仪态等淘汰一部分,继续晋级。
三、精选。安排宫中的老宫女,将晋级的美女们一个个“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再淘汰一部分。留下的,由皇帝的钦定人员详细观察一个月她们的举止言语,判断是否温柔贤惠,通过的便自动晋级嫔妃,可以入宫了。
四、定级。晋级为嫔妃就相当于中举了,也就是正式选入到了皇帝的后宫了。刚开始,一般都没什么名分的,能不能得到皇帝的宠爱,能不能当上贵妃、皇贵妃甚至皇后,有各种机缘巧合,就要各位美女最后的造化了。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关注点评。
古代皇帝选妃是一个重大的事情,就好像选拔官吏,都是有严格制度和流程的。下面简单说一下。
三国时东吴皇帝孙皓要求,“十五六岁简阅”;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要求15岁以上,20岁以下,最小不能低于13岁。
但是也有个别的,比如明世宗朱厚熜曾经多次征选11岁至16岁的少女;
这时初次海选的必须条件,当然也得要求姿色端丽。由朝中专门的官员负责到民间进行挑选。
纪晓岚所著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中,比较详细记下了明熹宗朱由校选妃的过程。简单的说一下。说一下,当时选进宫的秀女有5000人。
选妃如同收税,是我国封建时代朝廷强加给民间的一项周期性政策。实质上就是一种强制婚姻。
那时夏桀和商纣这些暴虐的君王更喜欢通过抢夺来获得自己中意的女性。似乎暴力手段很合乎这些帝王的口味,因此往往引发对其他周边部落的流血征伐和迫害。
西汉时期的后妃大多来自大臣和外戚之家,但已经有了挑选民间良家女进宫做“***女”的举动。这些“***女”是后宫的女官,虽然也有受宠幸的机会,但还不算是正式的选妃。
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借着每年8月朝廷向天下征收赋税的时候,开始了正式的选妃活动。根据《后汉书·皇后纪》记载,朝中大臣在8月的时候,开始在洛阳周边乡中为刘秀物色后宫。
也就是说当时选妃已经有了明确的标准。女孩出生要在记录良好的清白人家,需是童女,即处女。年龄在13岁以上,20岁以下,外貌端正秀丽,骨法相貌合乎***规定标准。如果被官员们选中,就随车载入后宫做进一步选择。
由于这是皇帝的旨意,反抗肯定是不可能的,有的民家愿意孩子入宫享受富贵生活,甚至母以子贵;有的民家则不愿孩子失去自由的生活,去深宫中苦守白头。无论如何,选妃的强制性如此,百姓也就得像纳税一样照章执行。
到了宫中,进一步筛选开始。宦官和女官会对女孩们做全身检查。身体是否有缺陷,皮肤是否光泽,毛发多少,***形状,甚至有没有痔疮都会一一检视排查。此外,毛发的柔软程度和形状,毛发的色泽是否会妨害皇帝,第二性征是否适中,声音是否细腻,也会被加以严格的考虑。
在汉初,被选中的后妃数量还算不多。到了汉武帝以后,国家相对安定,皇帝们越来越热衷于选妃纳妃,后宫数量很快突破了3000人。
三国落幕以后,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了天下。这位皇帝不顾民间刚刚承受了巨大持久的战乱,大肆选妃。
司马炎视野很广,不仅瞄准了朝廷里文武官员们的女儿,又不愿遗漏了民间女子,对于已经灭亡的魏和吴的宫女也不放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选妃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选妃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