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外战争的历史,唐朝对外战争的历史意义

kodinid 3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对外战争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对外战争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初期战争?
  2.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3. 急急急急急急,唐朝主要有哪三条对外交往的交通路线,分别到达哪些地区和国家?

唐朝初期战争?

唐朝建立不久,重新统一了全国突厥统治者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各割据者手中勒索财物,因此,趁唐朝国力还十分不强大进犯唐朝袭击太原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兵20万对突厥进行了作战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最后,颉利逃往了林州

1、唐灭东突厥之战

唐朝对外战争的历史,唐朝对外战争的历史意义-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在唐与突厥的战争中,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

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欲逃过碛口,遭李绩军堵截,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颉利逃往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西北的沙钵罗部落,欲投奔吐谷浑,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俘获送往长安

此战过后,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遏制,还对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唐朝此后极少收到来自其他民族的袭扰。

唐朝对外战争的历史,唐朝对外战争的历史意义-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且突厥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从而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了安定的环境;同时增广了唐的北方统治面积,为后来的北庭都护府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的歼灭西突厥创造了机会。

2、唐击吐谷浑之战

唐击吐谷浑之战是发生在唐太宗贞观九年的一次唐朝对外战争。由于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拒绝朝贡,唐太宗派军队征讨。

唐朝对外战争的历史,唐朝对外战争的历史意义-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军老将李靖高龄挂帅出征,在猛将君集、李道宗等人的配合下,唐军大破吐谷浑,吐谷浑全国投降于唐朝,伏允自缢而死。此役为唐军在西北各部族树立了威信,也向西扩大了唐朝疆域的实际控制范围。

3、唐灭薛延陀之战

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唐太宗时期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630年击灭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

唐代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就是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世界文明顶端的优越感,大唐的时尚就是周边国家的时尚,无论是日本还是新罗,或是林邑,崇尚和流行的无不是唐文化和时尚。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拓展资料:

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朝代,是由李渊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自建国共历21帝,统治289年,其间,武则天在690年以周代唐,15年后恢复唐朝国号

初期通过贞观之治、***盛世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况。安史之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国力渐衰。最后因黄巢起义影响其根基而灭亡。

急急急急急急,唐朝主要有哪三条对外交往的交通路线,分别到达哪些地区和国家?

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北路经今蒙古地区到叶尼塞、鄂毕两河上游,往西达额尔齐斯河流域以西地区。

西路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的玉门关西行,经今新疆境内有三条路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西南路经西川到吐蕃,可达尼泊尔和印度;或经南诏缅甸到印度。往东经河北辽东可到朝鲜半岛。海路交通方面,去日本有三条路:一是由登州(山东蓬莱)出发,渡渤海沿辽东半岛东岸和朝鲜半岛西岸到日本,二是由楚州(江苏淮安)出淮河口沿山东半岛北上,东渡黄海经朝鲜半岛到日本;三是由扬州或明州出海,横渡东海直驶日本。到南亚诸国的海路,从[_a***_]经越南海岸,在马来半岛南端过马六甲海峡到苏门答腊,由此分别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斯里兰卡和印度。到西亚的海路,主要是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越印度洋、***海至波斯湾沿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对外战争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对外战争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唐朝 突厥 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