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历史国殇,明朝的亡国

kodinid 5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国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的历史国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灭亡后300明军不肯投降,到海外建立一岛国如今怎样?
  2. 自尽于煤山的崇祯帝为何会被葬在一贵妃墓中?

明朝灭亡后300明军不肯投降,到海外建立一岛国如今怎样?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具有很强烈的民族主义特征的一个朝代,当明朝灭亡时很多的人依然心向大明,甚至是逃离大陆去一些岛屿上定居,本意还是想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反清复明。而题目所说的300多明朝士兵渡海到当时明王朝最南端的一个岛屿上,是确有其事。这个岛现在的名字叫做“纳土纳群岛”,由印尼实际占领,不过这个名字是后来被定义的,明朝时这个岛屿的名字被称为“万生石塘屿”、“安不纳岛”。这个岛当时属于大明王朝,汉代时称纳土纳群岛海域为“涨海”,称“纳土纳群岛”为“涨海崎头”,称“纳土纳岛”为“极大崎头”,历史上这座岛屿一直都是归属我国各朝代,自郑和西洋起实际管理纳土纳群岛200余年后被荷兰占领。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就已经开始经营这个群岛,成为郑和下西洋的中转站,也是一个基地,屯兵、建立物流中心、修造船厂,成为一个下西洋的保障基地。因此来说,明王朝的很多人是了解这个岛屿的,况且又处于大明王朝的实际管理之下。明王朝灭亡时,有一些不愿意接受满清统治大明子民在广东潮州人张杰绪的带领下,约数百士兵和数百家鱼民渡海前往这座岛屿,积蓄力量、以图再起。他们到了这座岛屿后,和岛上并不多的原住民关系融洽,共同治理该岛,张杰绪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加上岛上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因此,发展很快,并且辐射周边170余座岛屿,形成一个由张杰绪为首领的“国家”。

明朝的历史国殇,明朝的亡国-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杰绪他们可以说是一打前站的,随后很多的人飘洋过海来到“纳土纳”群岛,人口越来越多,他们在这座群岛上繁衍生息,将一座荒凉的岛屿变成了富足的家园,农业、鱼业***非常丰富,成为一方乐土。张杰绪也建立了一个由他任国王的“国家”,成为一个由华人统治的独立土帮。张杰绪去世后,所建立的王国内部出现纷争,而此时,荷兰利用其内部矛盾,实力削弱占领了“安不纳岛”,并改名为“安波纳岛”,再后来由于“安波纳”和另外一个“安波纳”重名,改名为纳土纳群岛。

荷兰占领纳土纳群岛后就开始了野蛮统治,张杰绪所建立的王国也就不会存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海军战领整个印尼,包括纳土纳群岛,二战日本投降后,荷兰又跑了回来,想殖民印尼,结果失败了,于是,荷兰将纳土纳群岛划归了印尼,这是印尼统治纳土纳群岛的开始。岛上的大明后人不甘心被印尼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无奈缺乏支持,最终被镇压……。如今的纳土纳岛成为一个拥有丰富石油、天燃气的富足的岛屿,可惜啊!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明朝的历史国殇,明朝的亡国-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尽于煤山的崇祯帝为何会被葬在一贵妃墓中?


李自成的大军攻陷北京,为了保存皇室的体面,崇祯皇帝在煤山的一颗槐树上上吊***

李自成进北京后发现了,崇祯的尸体,如何处理,成了摆在李自成眼前的一个难题

崇祯的尸体一直放在东华门所设的灵堂数日,无一人敢前往拜祭,只有李国祯前去拜祭

明朝的历史国殇,明朝的亡国-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民军将李国祯抓住送去见李自成,李自成劝李国祯投降,李国祯说必须答应他三个条件才可

一不能发掘破坏明朝帝王墓穴

二用天子礼葬崇祯皇帝

三不能加害太子和二王

李自成答应了

但难办的是

崇祯帝

生前并没有预建陵寝。于是李自成只好决定将

崇祯帝

、后葬入田贵妃的墓中,

明末崇祯皇帝,在明朝摇摇欲坠的时候,登上了王位。虽然勤政是个好皇帝,怎奈大明朝以是病入膏肓,外清兵虎视眈眈,内李自成破州占县。大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了。

加上崇祯听信谗言,杀了袁崇焕。在战略上出现很大的失误。最终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自缢煤山(今景山),明王朝灭亡。

胜者为王败者寇。树倒猢狲散,哪有人管你个失败的皇帝。最后还是李自成把崇祯运到了现在的思陵,葬在不久前死去的田贵妃墓中。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入北京。三月十九日凌晨,彻底绝望的崇祯皇帝带着太监王承恩登上万岁山,在寿皇亭中一起自缢而死。

到了三月二十一日的中午,崇祯皇帝的尸体才被人发现。《甲申传信录》记载,李自成派人用两块门板把崇祯皇帝和王承恩的遗体抬到东华门边,又用了二十贯钱买了柳木棺材收殓。棺材下面垫着土块,上面搭着布篷。

此前***的周皇后也被从宫中抬出来,放置在龙文凳上,用锦缛、锦被覆盖。附近经过的百姓看到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遗体,掩面而泣。不知道谁请来了两个僧人为亡者诵经。

到了二十三日这一天,李自成接受王德化的建言,给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换了朱漆的棺木,装殓起来,移到附近庵内,有不少明朝的大臣前来祭拜。

第二天,东华门一带哭声大震,一些人请求安葬崇祯皇帝。李自成答应“葬以帝礼,祭以王礼”。

二十五日,光祿寺祭奠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并确定了安葬方案:时间紧迫,来不及为崇祯皇帝营建陵墓,此前去世的崇祯皇帝的田贵妃埋葬在昌平,现在需要将田贵妃墓打开,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灵柩合葬其中。

《甲申传信录》记载,二十六日这一天,为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正式入殓:“具帝冠服,后霞服。內侍为帝梳发尚冠入殓。都民有叩头痛哭者,官员有过拜者,有迂道从南远行者。”

二十八日这一天,崇祯皇帝的两个儿子来到灵柩前哭拜,两个皇子头戴青巾,“愁惨难名”,随行有五个农民军的士兵。礼成之后,二位皇子护送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灵柩出城,二人只被允许走到城门,没有出城。皇太子一直没有露面,农民军显然还是有所防范的。

崇祯皇帝的灵柩离开北京,被运往昌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的历史国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的历史国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崇祯 李自成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