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_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

kodinid 6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以及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小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海阳秧歌的历史

1、据上所述,海阳秧歌是源于汉,创于明,兴于大嵩卫城(今凤城)。乾隆三十五年海阳柳树庄人陈英弼编写的秧歌剧《陈老喜劝子跑四川》序中所述:“余随胡公廷章供职邛州,甚爱蜀歌之美,仿做“跑四川”。教秧歌班演唱”。

2、海阳大秧歌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初期。据《赵氏谱书》记载:明洪熙元年(1425年),大嵩卫有赵氏指挥镇抚诰封武略将军,逢五世同堂,朝廷赐与“七叶衍祥”金额,悬匾之日,有乐舞生创练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

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_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小说-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海阳大秧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和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表演,是一种自娱性艺术形式。海阳秧歌据《海阳县志》记载有560年的历史,她以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质朴坦率,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

海阳的历史沿革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批准裁大嵩卫设海阳县,西以莱阳县三驾山为界,西北以莱阳县平兰社为界,北以栖霞县水头村为界,东以宁海州崮山为界。将莱阳县行村、林寺、嵩山三乡及宁海州乳山乡和普济、兴善两社归并海阳。

年5月,隶属文登专署。1956年,隶属莱阳专署。1958年10月,隶属烟台专署(后改称烟台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属烟台市。1996年4月29日,撤销海阳县,设立省辖县级海阳市,由烟台市代管。

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_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小说-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早在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该镇西北部的凤凰山即为县治驻地;258一280年休宁县称海阳县,宋时筑城,历史上又叫海阳城;从唐天宝九年 (750) 开始,海阳镇一直是县治所在地。 1939年设镇,遂以旧县名命名。

600年前的海阳什么样?大嵩卫城里物阜民丰!

1、登州府海阳县就是今天的海阳市,隶属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据《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阳,故名。”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批准设置海阳县,隶属山东省登州府。

2、莱阳县在府南二百五十里。东至宁海州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平度州界九十里,南至即墨县一百里,北至栖霞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大嵩卫城一百四十里,西南至胶州二百四十里,北至莱州府一百八十里。广二百里,袤一百六十里。

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_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小说-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据上所述,海阳秧歌是源于汉,创于明,兴于大嵩卫城(今凤城)。 海阳秧歌的兴盛时期大致在清朝中期,即雍正十三年裁大嵩卫设海阳县以后。海阳旧县城凤城,依山傍水,海运方便,是当时海阳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势必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4、海阳秧歌的兴盛时期大致在清朝中期,即雍正十三年裁大嵩卫设海阳县以后。海阳旧县城凤城,依山傍水,海运方便,是当时海阳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势必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5、年前的海阳,港口繁忙,船只穿梭不息。那时的海阳港,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商贾云集,货物吞吐量极大。出海***的渔民勤劳朴实,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充满希望。

明清时期沿海24卫

不止24卫,最多达到58卫。明代初年,沿海卫所不多。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浙江沿海大部分卫所陆续建立。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福建大部分卫所也相继建立。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广东沿海又建立了大批卫所。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山东设立宁海卫(牟平)、莱州卫、登州卫(蓬莱)、青州卫四个卫。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又在山东沿海增设七个卫,并派魏国公徐辉祖来山东督建。

故在沿海设置了十八个卫所,其分别是安东卫、大嵩卫、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灵山卫、鳌山卫、镇海卫等。

关于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和关于明朝大嵩卫的历史小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海阳 十里 海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