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政治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政治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举例说明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刚建国时,延续元朝制度
明朝刚开始延续了元朝的三省六部制。
明太祖朱元璋在1380年废除了丞相并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 天下大小事全由皇帝决策,加强了中央皇权,后期又经过变革。
中央的最高权力在皇帝,后来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内阁的作用只是顾问,六部的权力也比较弱。但是这只是明太祖创立这套体制的初衷,并只在洪武和永乐两个朝代执行过。整个明朝,后来的满清政治制度非常接近此种制度。
明代主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
我系统地了解明朝是从阅读《明朝的那些事》开始,后详细阅读《明史》等正史,同时加上阅读明代一些地方志书,逐步对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明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最好的阶段,是一个值得津津乐道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
一、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市民阶层政治意识初步觉醒。明朝推翻了残暴的蒙古统治政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政治上,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明初历经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后,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明朝覆灭。明朝无论是明太祖、明成祖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还是如郑和、于谦、海瑞、张居正、戚继光、郑成功等文臣武将,至今让我们懂得不朽的内涵和高尚的意义!
二是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初***取大移民、轻徭薄赋等政策,恢复了社会生产,人口快速增加。明朝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同时,海上贸易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全盛时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万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8%。这个时期,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三是文化开放,科技发展,艺术创新。明朝的小说至今是我国文学界的骄傲。《西游记》《金瓶梅》《牡丹亭》《玉堂春》等无一不是人类文化史上艺术瑰宝,呼唤了人性的解放;宣德炉、景泰蓝、青花瓷无一不是传世精品,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等科学巨匠为世界科学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至今让人们肃然起敬!
明代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旺盛力的时代!
急!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
政治: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不充分。
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本质上仍是儒家思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明朝时期崇尚理学,束缚人的思想。
明朝时期的社会结构是什么样的?
古代封建社会结构一律都是"金字塔"——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皇亲贵族们全靠着中下层广大群众主要是农民的税收支撑;人口越多,意味着这个朝代的统治越发巩固,国力越发强盛;
反之,由于自然灾害或者战乱导致人口数量锐减,这个朝代也将要寿终正寝了——金字塔的下层(基础)已经不足以承担支撑国家财政收入了。
说白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绝对不可能出现所谓"中等收入阶层"的"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
以明朝为例。自元惠宗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开始,全国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灾荒饥馑疾病和[_a***_],并最终促使红巾军起义爆发,造成全国范围之内的人口大量死亡;
朱元璋建立明朝并统一全国后,洪武年间朝廷***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促使全国的农业生产在元末长期大规模战乱而遭受极大破坏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
同时,洪武年间,朱元璋动用行政手段大规模移民填充长江以北的荒无人烟之地;再加上垦荒使得明朝初年的人口稳定增长;这就是坐实"金字塔结构"的底部;
据史料记载,至洪武廿六年(1393年)全国有6500万人,其中民户6175.0万,军户325.万;注意,这里的农户仍然还是金字塔的基础;没有"中产阶级"的"商户"。
从洪武到明朝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估计全国总人口大约有1.50亿左右;社会结构依然还是农耕也就是农业人口为主,不可能出现"中产阶级"或者说"夹肉面包"或者"潜水艇"。
明朝人口的激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明世宗嘉靖末年,美洲高产作物传入后开始在明代人口最为稠密的江浙和岭南地区普及和推广;
尤其是经过"万历中兴"以较快速度稳定成长,到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根据当代研究明史的专家学者们研究,估计此时的人口达到前所未有的140,000,000;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政治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政治结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