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尚书的真实历史,明朝 尚书

kodinid 4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尚书的真实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尚书的真实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代礼部尚书有哪些人?
  2. 史部尚书是什么官职?
  3. 1630年,明朝兵部尚书袁祟焕被凌迟3357刀,怎么回事?

明代礼部尚书有哪些人?

薛远,史上琼籍官员中第一位尚书。

薛姓迁琼始祖薛能,安徽无为州人,明太祖年间坐罪充军来海南卫,落籍琼山。

明朝尚书的真实历史,明朝 尚书-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父薛祥,字彦祥,明初诏为工部尚书。

子薛远,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出生琼山,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户部郎中、户部右侍郎、工部侍郎、兵部尚书。成为海南人“首任朝廷尚书”与祖父薛祥一同被称为“公孙尚书”。

虽数十年身为***,却是食不兼味,家无长物,自始至终,清正廉明。

明朝尚书的真实历史,明朝 尚书-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弘治八年(1495年)卒于家乡,享年八十二岁,赠太子少保。为海南“十大廉吏”之一。

丘濬,礼部尚书,位极人臣,明代琼籍职位最高的官员。

丘濬(1421年-1495年),字仲深,号琼台,世称琼台先生 ,卒后谥文庄,后人称丘文庄。海口市府城镇人,明中期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与同朝代的海端被称为“海南双壁”

明朝尚书的真实历史,明朝 尚书-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正统甲子年(1444年)丘濬首次乡试得举人第一名(解元),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名(传胪),宫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弘治七年(1494年)升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丘濬以政治见称于史,治国能臣,以至于在朝任职的最后期间,因身体原因,曾十四次上奏皇帝请辞告老回乡,但皇帝看好他的治国能力,一直不舍让其离开朝政,因此得不到批准。

史部尚书是什么官职

尚书省是与“中书省”、“行中书省”相呼应的名称,即后代”某某省”的最初叫法。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长,雅称大冢宰。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事部部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长,雅称大冢宰。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事部部长。

1630年,明朝兵部尚书袁祟焕被凌迟3357刀,怎么回事?

老袁就是个时运不济的倒霉鬼👻。他应该撒手就走,或投降大清,大家全不拿你当人,你还梗脖子上?嗨死你了,还坑了你的家人,亲戚。做英雄不易,忠心报国更难,岳飞,老杨家莫不如是,你又何必?

袁崇焕志大才疏,胡夸误国,声称五年平辽这是首因。第二,不请旨就杀了毛文龙,导致毛文龙部下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携带红夷大炮降清,明朝失去了火炮优势,而金人失去了后顾之忧。第三,然后金兵绕道山海关打到北京,而袁崇焕不思破敌,而是在北京城下,击伤了守护北京的满桂将军崇祯震怒,袁崇焕想干嘛?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五年不能平辽,耗尽了朝廷的军饷,反而是引金兵入京!崇祯交袁崇焕刑部审讯,罪行确凿!最后凌迟3357刀,而北京人恨袁崇焕入骨,***争抢食其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尚书的真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尚书的真实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尚书 吏部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