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厂卫制度,明朝的厂卫制度

kodinid 6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厂卫制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厂卫制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设立了三司和东厂吗?
  2. 明朝的厂卫设置对其发展有何影响?

明朝设立了三司和东厂吗?

明朝的“三司“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都指挥使司是军事总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是民政总机构,提刑按察使司是司法总机构。

  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厂卫是明朝时期的反贪局和国家安全局、情报局;和勋贵系统一样,是明朝皇帝用于压制明朝文官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厂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

明朝历史厂卫制度,明朝的厂卫制度-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没有任何朝代同时拥有这些职位。 自明太祖胡惟庸案后,明朝就废除了宰相一职。 明成祖年间,设立东厂。 明代的官制喂三司六部制,六部的首脑都是尚书。 侍卫历代都有。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保证自身安全,都有庞大的侍卫军队

明朝“三司”指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都指挥使司是军事总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是民政总机构,提刑按察使司是司法总机构,分掌军事、地方行政和司法三方面事务。

明朝历史厂卫制度,明朝的厂卫制度-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初废除元代行中书省,设13布政使司,俗称为省。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右参政等若干人,分掌县、州、府各级行政事务和财政,隶属吏部和户部

提刑按察使司设按察使一人、副使、佥事等若干人,职掌司法和监察官民、提举兴革等事,官员笞杖以下的处罚由它执行处理,徒、流以上的处罚则由它报三法司处理,隶属都察院和刑部。

都指挥使司设指挥使等官,简称都司,一个都司统辖若干卫所,全国共17个都司,负责所辖军户的控制和生活安排,隶属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根据皇帝的命令接受都督府的征调和兵部指挥。

明朝历史厂卫制度,明朝的厂卫制度-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的厂卫设置对其发展有何影响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就要认真汲取唐宋的经验教训唐朝分权,造成了权臣与太监专权祸国,藩镇割据的局面,最后亡于权臣朱温。而宋朝则***取了强干弱枝的集权制度,结果造成了大宋军事力量的过度孱弱,致使大宋在对外战争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故土无力收回,南宋更是中原不保,苟且偷安于西湖。最后亡于外族,华夏文明戛然而止,令后人无限痛惜。

朱元璋认真汲取唐宋的教训,不断的加强皇权,使皇权集中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朱元璋设了厂卫是加强皇权的一个重要手段,厂卫只听命于皇帝,而权利凌驾于国家各个机构之上,这就是明朝有权臣乱政、太监祸国,而不能威胁皇权的根本所在。明朝后期太监王振、刘瑾、魏忠贤乱政祸国何等严重,但只要皇帝手指轻轻一弹,宦官就灰飞烟灭。严嵩拉党结派,祸乱朝政,嘉靖皇帝拂尘一抖,严党就地伏诛。这一切都显示的厂卫的巨大作用。你再看看汉唐的太监与权臣,皇帝的生死与废立都把握的这些宦官与权臣之之手,宦官与权臣说杀皇帝就杀皇帝,想改朝换代就改朝换代,这些现象在明朝恰恰相反,宦官与权臣的存亡牢牢的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当然由于明朝的过分集中皇权,到了明朝末年崇祯死后,使明朝地方***无法组成有效的***机构来抵抗满清的入侵,上百万军队,上亿人民面对几万满清军队的进攻,竟然如同泥沙,这是我们的明太祖朱元璋没有想到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厂卫制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厂卫制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厂卫 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