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很简单之明朝,历史其实很简单之明朝

kodinid 5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很简单之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很简单之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被称为“三无朝代”,历史真相是否真的如此?
  2. 明朝为什么会灭亡?取而代之的为什么是满族而非汉族?

明朝被称为“三无朝代”,历史真相是否真的如此?

这个三无朝代的称呼是高晓松说的,高晓松大家可能对其只知其表,虽然他是汉族,但是内心中却一直以满族人自居,所以可以说他就是大家都看不起的包衣,而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高晓松的这个观点恕在下不敢苟同。

历史很简单之明朝,历史其实很简单之明朝-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嘴里信口说出的所谓“三无朝代”即“无明君,无名臣,无明将”,无非是对得罪他的“明粉”不客观的回击而已,满含歧视和偏见,那么明朝真的是这样吗?

“山河奄有中华在,日月重开大宋天!”

明太祖朱元璋,以微末之身加入元末义军,一路披荆斩棘,推翻元朝统治,收复两宋以来的北方失地燕云十六州,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

历史很简单之明朝,历史其实很简单之明朝-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只是盯着朱元璋擅杀功臣的污点不放,却忘记了他在位期间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贡献,首先,政治上废除丞相中书省,设立三司分掌权力,严惩贪官,即使皇亲勋贵,也一视同仁;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军队的战斗力;经济上实施大移民,整合全国人力,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教育方面,大兴科举制度,首创的八股取士,虽然弊病诸多,却给了贫苦人民一条入仕的上升途径;外交方面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了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宗主国地位

这些贡献如果当不起一个明君头衔,那高晓松嘴里所谓的大清圣明之君,又有几个人当得起?

“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历史很简单之明朝,历史其实很简单之明朝-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得胜利,登基称帝,是为永乐帝。

在位期间,在朱元璋基础上对政治机构进一步改革,首创内阁制度,意义深远;军事方面,五次亲征蒙古,稳定北边,收复安南地区,在东北建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西南设置诸多宣慰司、布政使司,加强南北边防,维护中华版图完整;文化方面,遍寻华夏经典古籍,编纂《永乐大帝》,集华夏文明于大成;外交方面,派遣郑和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首先,说一下这种说法的由来。

明朝是三无朝代的说法并不是历史定论,也没有得到史学家的认可。关于此说法的始作俑者是高晓松。2013年9月11日, 高晓松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将明朝总结为“三无朝代”,即“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三无朝代是否属实。

(一)无明君。何为明君?明君即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还应雪 汉 耻,持此报明君。”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如唐太宗就是公认的明君。那明朝有明君吗?还是有的。

如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顺治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而清修《明史评价后任者朱棣”治隆唐宋,远迈唐宋”,及至“仁宣之治”的仁宗、宣宗,“弘治中兴”的孝宗等,都可以算得上明君。不能用现在的高标准去要求古代的封建君王。

(二)无名士。名士之说源于魏晋,可以指有名望而隐居或以诗文著称的人,也可以泛指有名的人。明朝有名士。如编修《永乐大典》的解缙,如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如明末顾炎武等,都可以称得上是名士。

(三)无名将。这点显然是错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怎么可能没有名将的产生。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可以称为名将的何止一人。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常遇春功勋卓著,被赞为“虽古名将,未有过之”;还有 汤和、蓝玉等。后期如戚继光是中国被成为武圣的三人之一。

最后,明朝是中央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权,统治相对来讲比较黑暗,但把明朝说成三无朝代还是有失偏颇的。一家之言而已。


如果没记错的话,关于明朝“三无朝代”的出处,应该是出自高晓松先生对明朝的一番言论。

说的清楚一点,明朝就是一个“无明君,无名臣,无名将”的一个朝代,简称“三无朝代”。

那么,对明朝来说,后人给予的“三无朝代”标签是否合理呢?个人认为,基本上,大体上也就是如此!

关于这个观点,其实伟人当初也做过评价,试看伟人的诗句“昔秦皇汉武,略输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可见,并没有明朝皇帝能入伟人的眼。

但明朝是否就真的没有名臣,名士,名将呢?还是有的,但基本上都在朱元璋时期,也就是说,除了开国的那一批人,后期的明朝,能拿得出手的真的没有几个!

如果有名将,明朝会被瓦剌欺负吗?不会!防守京师的重担会落到文人于谦肩上?也不会!

提到名将,秦朝的蒙恬,汉朝的卫青霍去病三国吕布唐朝的郭子仪宋朝的岳飞等等,明朝呢?戚继光勉强能算得上一个!

后来的袁崇焕,都是文人带兵,并非军队出身。

名臣

西汉的霍光,三国的[_a***_],唐朝的魏征,狄仁杰,姚崇,宋朝的王安石司马光等等。

明朝如果要找一个,张居正算是一个吧。

但总体来讲,明朝最亮眼的人,几乎都在开国那一批,后来的能人相比就少了很多,更奇葩的是,明朝出名的太监但是很多。

明朝为什么会灭亡?取而代之的为什么是满族而非汉族?

封建王朝的灭亡基本是是制度僵化,国家诟病繁多。

明朝后期的弊病很明显,重农抑商、八股文、皇族、官员***已经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网,而且最重点的是民众已经对国家失去信心,皇帝的意志甚至无法传达出皇宫。明朝可以说不得不灭亡了。

而之所以是清朝,也不全是运气。

首先,是地理位置,使得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崛起满清属于游猎文化和汉文化的交融处,未入关之前就用上不少汉人。这让很多人看到一点希望,认为只要还能当官,即使不是明朝,他们还是人上人。有了一些带头作用,就会有第二个。

其次,是京城位置,由于明朝的衰落长城以外的领土已经基本败光,崇祯后期,辽东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落入满清手里,长城已经成为实际上的边境。满清一入关就打败了不成气候的大顺军,占领了京城并使大部分软骨***投降。而这些***在一国之内的影响力不容小视,可以说是标杆,带动了其他人投降。

其三,是皇帝能力,满清入关前几任皇帝的能力不弱,最少会用人,尤其是***,使得最后帮满清打下天下的就是那些投降的汉臣汉军。在南方的一些战场上,甚至出现了满清十几万人的军队中,几乎清一色***,连指挥者都是***的情况。

最后,中原势力普遍没有拿出手的,满清入关后较大的势力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南明三股。

大顺作为重头戏,却不怎么样,发展太快,几乎没什么像样训练过的军队,要么是流民,要么是明朝腐朽的投降军队,依靠大量流民或许能让明朝军队有所畏惧,但是对付外人就不起作用,没受到训练的农民军队意志力不足,容易溃逃,最后引发大崩溃。而且李自成管不住手下,刚攻入京城,李自成想禁止手下随意掠夺,想笼络明朝精英,结果手下不听他的,占豪宅收小妾,学起老爷来有模有样。其中一个还私自抄了吴三桂家,这个吴三桂放满清入关有很大关系。

张献忠的统治也不得民心。

南明***,就大敌当前还内斗,手下的土族军队也不听***号令,手下军队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很简单之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很简单之明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明君 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