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为什么

kodinid 4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五代十国重武轻文吗?
  2. 宋朝重文轻武依然延续数百年,为什么重武轻文的元朝却百年难续?

五代十国重武轻文吗?

五代十国可谓是真正的重武轻文

五代十国还是晚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武将犯上作乱,唐朝有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则是武夫治国,拥有兵权的武将造反当皇帝是家常便饭之事,就连宋太祖赵匡胤都是以武将身份发动兵变篡夺的后周江山

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为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末五代时,由于皇权衰微,兵权旁落,因而兵变不断,不仅祸乱朝政,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大抵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造成了先秦以来的儒家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使得当时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所以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来,宋朝以文治国的基本基调就算是定下了。尽管军事上宋被周边国家暴揍了个遍,但在经济、文化、科技上都达到了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无法企及的高度,所谓"登峰造极于赵宋一世"就是如此。

宋朝重文轻武依然延续数百年,为什么重武轻文的元朝却百年难续?

很多人都认为宋朝的灭亡和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关,更多人觉得宋朝懦弱不堪,包括靖康之难那一众文官的表现实在龌蹉。可到了灭国之战的时候南宋反而很有骨气。

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为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的重文轻武也直接让整个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是中国历代之最。

而重文轻武的坏结果其实并没有使得整个国家变得太过弱气,气节与骨气这东西并不是说文人就该比武将少。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主要是表现在对武将的提防上,对于军队的投入其实是很高的,包括对军事重镇各类设施的维护,打造战船也是很用心,对水军的自由度也相对高一些,步军的装备投入更是不计其数可惜自唐后中原北方逐渐失去了影响力,也导致中原失去了养马地,中原开始总体成守势。直到明朝前期才有一段非常明显的攻势,即便如此,朱元璋也是一直对逃窜北边的北元没什么办法,也逼的朱老板出了养马法,让百姓帮忙一起养马,这个政策也是直接逼疯了大部分的老百姓!

为何蒙元重武轻文反而没有宋朝过得利索。个人认为有一下几点。

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为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蒙古人对于管理是真的外行,甚至想着跑马圈地把水田换成养马地,对于异族人的管理也是一直比较残暴,逼的每天都有人来弄你你也该累死

二,蒙古人直接不再举行科举,本来南宋灭亡前文化活跃度是很高的,蒙古人断了科举等于断了南方不少大族的根基,所以元末很多农民起义基本都是南方一些大族偷偷支持的,有的甚至就直接造反了。

三,蒙古人的政治体制存在极大缺陷,蒙古的权利其实是十分分散的。丞相的权利有时候甚至就是跟皇帝差不多,而且元朝的建立本身就是脱身于蒙古立国时的军事化制度,以各个万户侯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战时权利的集中,方便指挥,但到了管理土地时这些万户侯人员就相对太少了,而且互不统属,有了大的叛乱不能直接迅速做出反应和攻击。

宋朝的“重文轻武”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作为从五代十国乱世中脱颖而出的小朝廷,赵匡胤深知武人专权的危害,如果不早做准备,难保北宋不会变成五代之外的“第六代”。

打压军人,单单靠“杯酒释兵权”是不够的,赵匡胤较其前任的眼光高的不止一筹,他创造性的从制度和文化两个方面来压制军权。制度上,北宋把调兵权、统兵权、握兵权三权分离,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通过权力分离相互制衡的做法来避免某一方做大,从根本上杜绝了五代武将专权的出现。

文化上宋朝大力提倡科举,发展经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出自北宋作家汪洙《神童诗》,读书人以做文官为荣,以做武官为耻,以至出现宋仁宗时期想调娴熟弓马的文官去掌管军队屡屡被拒绝的情况。

重文轻武也带来了很多好处,最直接的就是经济发达,科技进步。许多文献认为北宋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时期,有一定道理。经济上的发达虽然不能转化为军事上的优势,但内部矛盾大大减少,虽也有宋江、方腊等起义,但规模小,影响有限,很快被扑灭。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多发生在王朝末期土地矛盾尖锐或者长期天灾以后,北宋享国日短,土地矛盾还没有爆发出来,加之王安石变法释放了一部分矛盾,所以如果不是外敌入侵,宋朝延续国祚问题不大。

不仅如此,同期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推演下去,北宋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都不奇怪。

但问题来了,过于重文轻武,导致军队实力大大下降,做个城管,抓抓土匪绰绰有余,对付彪悍的游牧民族就大大不如了。

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北宋虽然重文轻武,但轻的是武将,军队人数并不少,比如说豹子头林冲,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而当年东京沦陷,金兵满打满算也不过七八万人,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却能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不能不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但话说回来,南宋能如此上下齐心,同仇敌忾,与长期的文化教育有很大关系。北宋推崇的科举文化,彻底摒弃了长期以来影响寒门子弟的门阀制度,给了许多读书人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些人读圣贤书,立天地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都是读书人出身,正是因为有他们,南宋才能抵抗那么久。

元朝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作为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蒙古人依仗强大的战斗力优势横扫欧亚,不仅北宋挡不住,印度、***、俄罗斯、波兰也都被他收拾的一干二净,整个地球人都挡不住蒙古人,这么说南宋失败也就可以接受的,不仅如此,在单兵战斗力大大弱于对方的前提下,南宋能抗击多年,还在***击杀蒙哥,已经是不容易了。

但“马上的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蒙古人占领了肥沃的土地,却压根没有想好怎么去经营。甚至有官员提出把南人的土地归化为牧场,继续过他们的放马牧羊的生活。所谓“重武轻文”,说到底就是蒙古人社会管理水平太低了,甚至说根本就没有。这与欧洲早年日耳曼蛮族侵入西罗马帝国是一个情境,据欧洲历史记载,早年的日耳曼蛮族甚至连收税都不会,被讽刺为可以占领国土却不会统治国土。蒙古人也好不到哪去,他们不仅拒绝继承先进的中华文明,还推行种族主义,人分四等,极端鄙视汉人,隔绝汉文化,抱残守缺,坚持自己落后的生产方式不动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是重武轻文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轻文 轻武 重文